标签“文化研究”的相关文档,共125条
  •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论文关键词〕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意识形态化;第三种诗学形态〔论文摘要〕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

    28 KB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21.5 KB
  •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大约从本世纪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只是比较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主要不是中西或东西的对比,而是封建社会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

    37 KB
  •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 【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战国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就是一篇很有特点的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性论著,其中所归纳的道术由统一到多元的发展阶段甚至到20世纪还是被人们所称引。《庄子》之后,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不绝如缕,名篇迭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0世纪初,随着近代西方学术的广泛传播,人们逐渐发现,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史的研究理...

    22.5 KB
  • 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关键词:清真寺文化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清真”一词,在汉语中原作纯洁质朴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回族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寺”则是沿用了中国古人对佛教、景教、袄教等宗教的...

    32 KB
  • 中国青年出社与《红岩》的生产【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以中国当代闻名小说《红岩》作为案例,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生产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社会位置及工作程序进行了分析,说明出版机构在文学生产中的多重决定作用。【摘要题】文学与出版【关键词】场所/位置/话语网络/教育意义/重点稿【正文】一、中青社的成立和中青社的位置1950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以下简称中青社)的前身青年出...

    22.5 KB
  •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内容提要】“人文主义”是humanism的译名。在中国,晚明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适宜于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但它是近代文明的滥觞。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歧异,有相当多的学者把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总括为“人文主义”。本文对“人文主义”一词作了...

    46 KB
  •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内容提要】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东亚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历史上日本曾在公元8—10世纪一度仿行过科举,取士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韩国(朝鲜)历史上的科举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最长、也最为完备的科举,是中国域外科举制度的典范,韩国历史上科举的地位甚至不亚于科举在中国社会上的地位。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

    31 KB
  • 在乌托邦的废墟上——新纪录运动在中国 【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在乌托邦的废墟上——新纪录运动在中国(一)新纪录运动,为什么要什么是纪录精神?把它称为一个运动?既为运动,就必须具有共同的素质:它既来自于共同的推动因素,也来自于由此形成的共识,——也只有“时代”才有这样的力量,新纪录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和社会话语空间的改变有着深刻的联系。八十年代,一个中国当代史上意蕴丰富的时期。时代的啤酒瓶被冲开了,压抑的气体和液体骨碌碌翻腾着喧嚣着溢出瓶口,泡沫...

    59.5 KB
  • 再论中华文艺复兴【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再论中华文艺复兴笔者提出“中华文艺复兴”概念,并且发出“呼唤中华文艺复兴”[1]的心音后,受到了我国文艺界、学术界的关注。因此,笔者撰写此文,对中华文艺复兴,以及如何推动和促进它,使它早日实现等问题再作探讨。一、旨在创造新的中华先进文化的中华文艺复兴中华文艺复兴指的是中华科技文化艺术出现普遍持久高涨局面,这种普遍持久高涨既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恢复了中华科技文化艺术曾经有过的繁荣辉煌,又使中...

    32.5 KB
  •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

    20 KB
  •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序李陀大众文化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可是由于本世纪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了,这件事就给比得显着不够重大。诸如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垒,老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新殖民主义的形成,以人类登月为标志的对宇宙空间的开拓,还有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网络时代”的来临等等,似乎哪一件都比大众文化重要。有人会认为MTV比探测火星对人类生活有更大的意义吗?如果有,大概也很少。但是,这两件事究竟...

    542 KB
  •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中国西部文学”的提出和倡导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其成熟的标志性创作实绩是80年代中期“新边塞诗”的崛起。90年代以来,西部作家们以其质优量众的文学作品引起了应有的关注。严格地说,中国西部文学并不单纯是一种地域性文学的指称,而是一种既与新时期文学发展同步、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美学品性的文学思潮现象和创作形态。考察和审视中国西部文学应该...

    35 KB
  • 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寻找文化产业的中国论说新世纪的一切并不都是新的,然而,尽管不大可能像20世纪初那样孕育出一场五四运动,但由新的社会情境和技术手段所带来的产业化趋势确实预示了中国文化的新动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文化产业”是当代中国最为扎眼的文化场景,其通俗性、商品性和可复制性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体制和生产、消费方式,它不仅要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政治紧身衣中挣扎出来,还要叛离历数千年之久的“文...

    28 KB
  • 文化中国的细节和性格【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文化中国的细节和性格【论文关键词】细节文化性格文化中国化元素中国价值观文化产业出口【论文摘要】如何在影视作品中表现文化呢?比如韩剧虽然音乐、场景布置、剪辑、服装、色彩方式都取材西方。对白、举止、等细节都注意东方礼仪和古典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尤其在一些节日,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白色是结婚礼服的主要色彩,表示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上帝最喜欢的颜色)。但在东方不必说话,用眼神甚至就能互相理解。...

    20 KB
  • 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文化全球化反思【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文化全球化反思摘要: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关键词:民族性;全球化;均质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

    26.5 KB
  • 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内容提要】唐五代到宋的歌词创作之昌盛,与当时的都市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秦楼楚馆,无法在乡野村落生存,那里没有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消费群体。都市,是歌楼妓院的必然依托。歌词创作的主流倾向,则是描写文人士大夫在歌楼妓院歌舞享乐的日常生活。因此,都市风情也就必然成为歌词情感抒发的生活背景。歌词与都市风情,有着天然的联系。都市的歌楼妓院,是催生歌词的温床。换言之,词是都市...

    36.5 KB
  • 世界之交的中国文艺学【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世界之交的中国文艺学世纪之交,文艺学与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显示出蓄势、转折、求变、创新的特点。在这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20世纪以来,1949年以来,以及1978年以来的文艺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中国文学理论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所可依托的理论资源进行了考察。在这一年里,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关于现代性,以及关于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成熟与新进展。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

    30 KB
  • 上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上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形式的接触,与西亚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在综合一些新的材料与证据的基础上,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时间上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这对于整体认识旧大陆各地区的交流具有启发意义。一、彩陶与中国和西亚早期的文化交流近年来,我国有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发现,在我国盘古创世神话和彝族创世神话中都有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的描述,...

    19 KB
  •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内容提要】从1820年代起,来华英美新教传教士和商人通过他们在中国创办或支持的出版媒介和他们的著作,批判并否定在此之前以耶稣会士为主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他们认为中国文明是一种停止的、没有历史的文明;中国的民族特性是由排外、迷信和其他恶劣品质构成的;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则是以残忍、腐败为特征的,而这又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在这些观念...

    39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