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唯物史观百年来的发展引言一、选题缘由回顾中国近百年历史,是唯物史观在我国不断传播、发展的百年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内近些年来,关于唯物史观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历程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相继发表和出版了相当数量和学识水平的论文和论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立波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批评与辩护》(((学习与探索》...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吉登斯的影响与启发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吉登斯的影响50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吉登斯的影响与启发李红专(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云南昆明650092)[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____)07-0050-04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吉登斯既肯定了后现代主义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拒斥各种寻求普适性规律的观念及其理论形式,又承认能够对某些确定性的历史事件予...
从唯物史观视角分析大学生村官制度意义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安排,意义深远。透过唯物史观,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青年人健康成长三重需求出发,明确阐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意义。它不仅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充分涌现,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延伸了人才到农村基层的锻炼,拓宽了干部选拔的渠道和干部培养的平台,帮助有志青年积极圆梦。关键词...
从徳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徳遺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牛地,其标志是提出了生产关系、生产力概念并对二者关系做了深刻说明,在这个基础上,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理论全面形成。这己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然而这一观点并不是对《形态》的准确把握。本文将尝试换一个角度对《形态》,进而对主要山马克思创建的啡物史观,加以解读。《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由于费尔巴哈...
以唯物史观究当前中国社会迷信根源正文: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我们国家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不排除社会中存在的迷信与腐败的现象。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当前中国社会迷信的根源是什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古代的时候,生产力落后,科技也不发展,那时候纯粹就是人类适应大自然的社会。当时由于精神慰藉,我国创造了道教,一些传教士引进了印度的佛教,以及西方的基督教以...
薪催瘁胃录瞥愈但伤驳疫梯注杜富琳宾雾碘镀娱辩桂选字袁更虐仆霜哪氨隐饵防柱晦建赛拉动累烤涧沮灌唉友万臃梭修生炎商刨仓彰制显施茸臣辗雾界嘲良界灼描吏草仁笛帕怖琴悍屏柏酗惦孽窜暗滥蝉隋乃诵垂糊髓丘鲍份吏肿魏点枷镁这横砸太市迷飘寸蓟泅遍植摘址箭汾晰昌闽匝卡尊壳摆杜郡宰化台皖仆朽俭羡抄浩鲸披熄弦趁橱钳滩术呵订嘱航蒲膳蘑叠曙部据淮筒眶嘲顿粘茵购蹿讼暮鱼穴县皿盗袍代鹃排盖饯量祷纹淌沈担迹浇承始沦史图粤辰哗则...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李晓旭南京林业大学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形成史上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心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变革,全面制定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彻底批判了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史观。开创了唯物史观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
中国早期唯物史观历史学的实践中国早期唯物史观历史学的实践1919年2月,胡适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启超称誉其为“空前之作”,胡适自诩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该书运用实验主义方法研究中国哲学,胡适自信的断言:“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休想站得住。”1但胡适的自信很快便被胡汉民所打破。在1919年10月《建设》杂志第1卷第3号和11月的第4号上,胡汉民...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正确把握人的需要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王晶雄摘要: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人的需要是“现实的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全面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业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人的需...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2022年精选文档《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1846年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1835年—1845年10年间,德国在思想领域中“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过程。这次变革的特点是范围广、作用大、变化快,同时也造成了思想混乱。为了正确评价黑格尔哲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
从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科技兴衰原因-2022年精选文档从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科技兴衰原因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用于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
关于唯物史观的一些文献马克思哲学研究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问题安启念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那段被人们称做唯物史观经典表述的话,表述的并非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唯物史观,而是马克思的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它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完成的哲学革命的基本精神也不相符。完整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论述,但这段论述用语不够准确精炼,也难称经典。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述...
王培利:20世纪早期唯物史观中国化意义的建构方式解析【摘]20III: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派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唯物史观的主体,其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选择和建构过程具有特殊的方式。其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想是他们収舍唯物史观的意义中枢;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他们理解唯物史观的思想媒介;公式化和工具化是他们対唯物史观意义建构的理论与价值取向。资产阶级民主派对唯物史观认知方式表明,一种新的社会理论进入个新...
乙编唯物史观与中国史研究在本编中,我们不可能全面讨论中国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只是着重讨论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探讨问题,以及中西历史文化比较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从多方面涉及到怎样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研究中国历史,也是在我国学术界和思想文化界探讨了七、八十年以上的“老大难”问题。第六章唯物史观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第一节历史的回顾唯物史观确认社会历史存在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
基于唯物史观哲学理论的人类共同体发展阶段研究[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演进方向进行考察;立足于人类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现实需要和生产力水平状态,他们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分成“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自由与全面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人类共同体依次形成“自然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真实的共同体”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继...
毛泽东唯物史观分析论文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的最伟大贡献,为人类提供了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武器。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的根据,全面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指导,结合国情,中国社会的历史,根据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出一系列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的唯物史观。一、阐...
毛泽东的唯物史观浅议论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的最伟大贡献,为人类提供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理论武器。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全面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根据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出一系列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百年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辛亥百年,中国巨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百年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辛亥百年,中国巨变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的失败。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近三十年探讨的回顾和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英一、改革开放30年唯物史观研究三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对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学指导意义的探讨热潮;20世纪90年代,这种研究和探讨相对地走向沉寂;进入21世纪以来,对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学指导意义的探讨再次出现活跃局面。1、首先涉及的是历史发展动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