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客关系研究变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客关系研究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土著”内涵丰富,构成复杂,既有“蛮夷”,也有华夏。“永嘉之乱”后,北方民众大量南迁,武陵地区在这一时期也迁入了不少的客民。这些客民有“逃亡如蛮”的汉人,也有兵家、吏家、流民等。在统治者的争夺、治理以及客民的带动下,武陵地区特别是沿江、平原地带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大...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变迁-内容摘要: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前者上乘两汉,下启隋唐,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作用。而后者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有部分的变迁。关键字: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变迁正文“丝绸之路”之名,最早是德国地理学...
213——225,60魏晋玄学与中医学☆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关键词:玄学;中医学;魏晋时代中图分类号:R-092文献标识码:A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那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所谓“玄”,即《老子》所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谓。西汉杨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中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魏之王弼在《老子指略》解释道:“玄,谓之深者也”。玄学以《...
先秦道家与魏晋玄学的思想关系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
广西师范大学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摘要: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但在精神上却是较为自由、解放的,它富于智慧和浓于热情。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玄学之风大盛,也形成了其重视个体意志,提倡自由表达的社会风气关键词:魏晋风骨名士玄学个性张扬每每一提到魏晋时期,那些诸如“魏晋风骨”、“魏晋情怀”这样的词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相对于汉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
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辨内容提要名教与自然之辨是玄学思潮的主题。关于此,汤用彤、陈寅恪、唐长孺、牟宗三、余英时和庞朴等方家均有专题研究。这里,笔者试图把名教与自然之辨拆解为名实、情礼、古今、天人四个理论层面,逐一解读。本文除了不可避免地要涉诸儒道关系外,立论的主旨则在于揭示名教与自然之辨的基本论域、内在理路及其所由产生的历史语境。颠倒的社会塑造了颠倒的人格。生当魏晋乱世的玄学名士,他们对名教的...
魏晋玄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玄学简略:魏晋时一般把“玄学”称为“玄远”之学《世说新语德行》引《魏氏春秋》:“上曰:天下之至慎者其惟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真可谓至慎矣。”陆澄《与王俭书》:“晋太兴四年,太常荀菘请置《周易》郑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时政由王、庾,皆俊神清识,能言玄远,舍辅嗣而用康成,岂其妄然。”“玄学”二字最早见于西晋《陆云传》:“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原刊地名】开封【原刊期号】200302【原刊页号】30~35【分类号】F7【分类名】经济史【复印期号】200303【标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进与退【英文标题】TheAdvancingandDecliningofNorthernAgricultureDaringWeiJinNan-BeiDynastiesLIUPan-xiu(HistoryDepartment.Xuzhou.University.Xuzhou221116,Jiangsu.China)【文章日期】2000-07-06【作者】刘磐修【作者简介】刘...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学术状况及其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影响第一节秦朝概况及档案文献编纂一秦朝概况经长平之战,秦王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为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政治措施:三公九卿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3.文化措施:书同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全国使用。焚书坑儒4.交通措施:大修驰道,车同轨5.军事措施:修建、...
本科生毕业论文玄意幽远与诗意虚静——魏晋南北朝玄学对诗学的影响姓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7级1班指导教师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答辩日期2011年5月21日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玄意幽远与诗意虚静——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诗学的影响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探讨玄学对诗歌的影响,一直是文学史家所关注...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内容提要】本文从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皇甫谧所患疾病之关系这一特殊的切入视角,结合皇甫谧的地域家世学术文化背景,分析他在魏晋政局中基本的政治态度及思想情感。文中较多地使用传统医学理论和唐以前中医古籍中的相关材料,与正史所载皇甫谧在正始末年“得风痹疾”和甘露中“病风”“苦聋”的情况相映证,指出其罹疾之基本原因,和当时朝中紧张的政治气氛所引发的情志忧惧不安、其羸弱的...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一、引论西汉时期的军队,由中央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组成。所谓中央军,在汉代谓之“南军”与“北军”(魏晋时期谓之中军),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统辖和指挥的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宿卫京师,边境有事,则命将率之以御敌寇。所谓地方军,则是由地方各郡国主管、训练、征集和屯驻的军队。因为西汉郡、国并设,各郡、国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故又称“郡国兵”。当州一级成为地方机构并掌握军队时,又可...
华夏人文概览第六章生命觉醒(魏晋南北朝)一.概述:1.魏晋南北朝既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哲学的自觉时代,更是意识形态冲破儒学独尊的僵硬格局,打碎哲学听命于政治伦理的枷锁而导致多元文化生动活泼发展的时代。A.鲁迅在肯定曹丕(魏文帝)推动文学回归本体时曾提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B.宗白华从另一角度评说,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个哲...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除了在无神论方面有所发展外,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多大进展。范缜虽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质用观,具有体用论的意义,但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比之先秦两汉的哲学,并没有前进多少。比之佛道...
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摘要: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但在精神上却是较为自由、解放的,它富于智慧和浓于热情。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玄学之风大盛,也形成了其重视个体意志,提倡自由表达的社会风气关键词:魏晋风骨名士玄学个性张扬每每一提到魏晋时期,那些诸如“魏晋风骨”、“魏晋情怀”这样的词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相对于汉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的繁盛、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除了在无神论方面有所发展外,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多大进展。范缜虽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质用观,具有体用论的意义,但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比之先秦两汉的哲学,并没有前进多少。比之佛道...
魏晋政治斗争漩涡中的嵇康导语嵇康作为一个文坛的领袖,一个以节气著名的文人,一直以“竹林七贤”的身份为人所熟知。然而,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注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在魏晋权力斗争的风景漩涡中,“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势力里,嵇康能否超然物外,还是终于不能免俗卷入政治的风暴中呢。笔者将从政治的角度,关注重点在毌丘俭起兵前后,剖析嵇康的政治身份,以便更好地多角度的了解嵇康。关键词魏晋...
魏晋玄学与山水田园诗的生态取向■马现诚--------------------------------------------------------------------------------《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本文共分4页:[1][2][3][4]摘要:在生态视域中,魏晋玄学思潮经过对儒家、道家学说中所蕴涵生态思想的体认和吸纳后,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文艺生态思想的学理内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态精神以及主体心灵与自然合拍而心融神释的生态效应。深受玄学浸染的作家们在回归自然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