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唐代”的相关文档,共76条
  • 唐代“奉试诗”辨略

    唐代“奉试诗”辨略摘要:唐代“以文取士”,“试诗”称谓繁多。毛奇龄谓唐代进士登第后“又有试”即“奉试”;臧岳则认为“奉试”为“覆试”,由此而有“奉试诗”之称。古今学者沿用不疑,但语焉不详,分析归纳不细致。实际上,“奉试”和“覆试”既不是相同的考试制度,在诗歌体制及难易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毛奇龄所指为“奉试诗”的作品,亦非“覆试”之作。唐代人创作的“奉试诗”主要包括“赎帖诗”“帖经日试诗”以及其...

    33.39 KB
  •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2.1.1王维唐代思想,三教汇流。一般文人心灵中都综合了三家的思想。三家思想就如同三维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但又有各自的位置。三教之中的禅宗思想深深地渗透了唐代的诗歌世界。在诗情与禅意的海洋中,诞生了王维这样伟大的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是唐代禅诗的代表人物。王维的禅诗大多描写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肃穆,创造了空灵浑融的艺术境界。由于禅味的自然渗透,王维的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

    16.5 KB
  • 唐代双鱼纹饰器物分型

    唐代双鱼纹饰器物分型【摘要】中国的鱼文化源远流长,而唐代更是鱼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高潮。本文通过对唐代双鱼纹器物的分型研究,试图梳理唐代鱼文化的内在脉络。【关键词】唐代;双鱼纹;器物分型:K879文献标志码:A:1007-0125(2015)01-0133-04一、简述唐代双鱼纹大凡有早期人类文明萌芽,必逐水而居。水中有鱼,朝夕相处间,鱼便被赋予了种种奇幻色彩。尤其在唐代,鱼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大唐盛世,繁荣富足。丰富的...

    19.5 KB
  • 吉备真备与唐代易学东传

    吉备真备与唐代易学东传摘要: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期(中国唐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唐留学19年,将中国的许多重要典籍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同时,有史料证明他也是将易学传人日本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日本史料解读唐代易学东传中吉备真备的作用及其对易学中占卜内容的态度等问题。关键词:吉备真备;阴阳道;易学东传:B221;B313.3文献标识码:A:1003...

    26.3 KB
  • 山东省寿光市贾家出土唐代石造像

    山东省寿光市贾家出土唐代石造像摘要:唐代石造像雕塑艺术手法精湛,造型优美,体现了唐代佛教造像高超的雕塑艺术风格。本文中主要介绍来了山东省寿光市贾家出土唐代石造像。关键词:山东唐代石造像艺术:J3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4)06-0394-01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位于寿光县城西7公里的马店乡贾家村,村民整地时,出土了3件唐代石造像,寿光市博物馆征集并收藏了这些石造像。每件造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27.82 KB
  • 试析唐代工笔画的表达与传播

    试析唐代工笔画的表达与传播摘要本文从传播的信息源、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唐代工笔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东南亚地区的绘画的影响。关键词工笔画表达传播媒介符号G206文献标识码A工笔画是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它的表达与传播渗透着艺术传播的独特过程和状态,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工笔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当中的传统画法之一。相对于“写意画”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

    14.75 KB
  • 精品试论唐代杨贵妃题材诗中的意象群

    试论唐代杨贵妃题材诗中的意象群试论唐代杨贵妃题材诗中的意象群摘要:在唐代的杨贵妃题材诗中,很多诗人建构起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群,如华清宫、马嵬坡、霓裳羽衣曲和荔枝等,这些意象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延续和发展,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寄托着丰沛的情感。关键词:意象;华清宫;马嵬坡;霓裳羽衣曲;荔枝作者简介:季桂增(1991.3-),男,籍贯:山东省口照市莒县,现为陕西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

    24.5 KB
  • 唐代贬官制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_1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中,唐王朝称得上是相对开明的时代。其表现有三:一是以君王专制为主导的封建政体。在这种专制政体中,君王拥有至高无上、勿庸置疑的权力。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在功能上互相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三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儒道释思想文化多元共存、互补的格局,并且对于一切外来文化采取开放、融摄的态度。尽...

    26.49 KB
  • 唐代贬官制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中,唐王朝称得上是相对开明的时代。其表现有三:一是以君王专制为主导的封建政体。在这种专制政体中,君王拥有至高无上、勿庸置疑的权力。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在功能上互相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三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儒道释思想文化多元共存、互补的格局,并且对于一切外来文化采取开放、融摄的态度。尽...

    26.36 KB
  • 兼论唐代草书艺术的浪漫主义——以怀素草书为个案

    兼论唐代草书艺术的浪漫主义——以怀素草书为个案◎尹忠俊(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怀素是草书艺术发展至唐代巅峰时期的代表书家之一,其大胆放迭的用笔、富于音乐般的书写节奏、奔放豪迈的意境、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书写情态而造就了其浪漫主义草书。然细观其浪漫主义革书艺术,从中不难发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筒约、气韵生动、阳刚之美等。关键词浪漫主义怀素草书简约气韵生动阳刚之美文章编号1671—070...

    314.18 KB
  • 唐代仕女图看唐代女性妆容之美

    唐代仕女图看唐代女性妆容之美摘要有学者认为人的审美趣味集中表现在人对于自身的装扮上,其装扮也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人的审美情趣不仅来自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应该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本文以唐代仕女图中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为研究的载体,对唐代女性的妆容进行了浅析,写出了唐朝的女性妆容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点,蕴含着唐朝女性的审美情趣,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唐代审美趣味的万千气象...

    1.3 MB
  • 浅析唐代民间社会招魂葬

    浅析唐代民间社会招魂葬[摘要]招魂葬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丧葬风俗。唐代招魂葬的实施和礼俗,即折射出唐代社会浓厚的灵魂观念、政治压力及社会因素,并对后世的丧葬习俗产生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关键词]招魂葬;唐代社会;民间风俗招魂葬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居民的丧葬风俗,是以死者生前所熟悉的衣冠、服饰、归而葬之。古代社会的招魂葬在现代社会的落后地区或者保留前代习俗浓厚的地区依然以不同形式地存在...

    30.5 KB
  • 浅谈陶渊明对唐代诗人的影响

    浅谈陶渊明对唐代诗人的影响章媛媛内容摘要: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鲁迅称他和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足见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何等重要。因此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必定极为深远,且是不可磨灭的。本文将从陶渊明的思想为人、诗歌体裁、艺术风格特色三个方面分析他对唐代诗人的影响。关键词:陶渊明;思想;题材;田园;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

    38 KB
  •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代兵制研究概观【历史学专业论文】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代兵制研究概观唐代的兵制始终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府兵制”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并不多见;府兵制破坏后出现了藩镇,藩镇林立及藩镇跋扈又最终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这次分裂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中原一统王朝的分裂。因此,唐代兵制及其演变被认为是影响这一时期政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唐代兵制较为复杂。从兵制演变的角度看,存在着...

    34 KB
  • “唐装”与唐代服装风格的研究———谈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现代表现【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唐装”与唐代服装风格的研究———谈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现代表现【摘要】本文从服装设计三要素人手,深入研究唐装的服饰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唐代服饰特点,探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历史轨迹,揭示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的表现,进而论证二十一世纪中国服装在世界时装大潮中引发流行的社会意义。【关键词】唐装唐代服装中式服装传统服饰文化。Abstract: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modernperformanceofChinesetraditiona...

    22.5 KB
  • 从_簪花仕女图_谈唐代服饰的构成形式美

    :1008-5580(2009)04-021-03从《簪花仕女图》谈唐代服饰的构成形式美(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118000)摘要通过对《簪花仕女图》中服饰特点的介绍,论述其服饰设计中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巧妙运用,同时使我们从中认识唐代服饰的一些特点。关键词簪花仕女图唐代服饰服装美学:J212105;J52315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唐代一直是我们华人辉煌的篇章。它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一直是后人值得骄傲自豪的一页。唐代的服饰,特...

    567.42 KB
  • 唐代长安寺院与诗家咏唱

    唐代长安寺院与诗家咏唱耿湋《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这样吟咏:“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当从庚中庶,诗客更何人。”《全唐诗》卷五五五马戴《题青龙寺镜公房》也有吟咏:“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禅心方此地,不必访天台。”在诗家心目中,佛门居所总是那样清净透彻,空明圆融。施肩吾《观花后游慈恩寺》亦有讴歌:“世...

    49.5 KB
  • 唐代时间禁忌习俗

    唐代时间禁忌习俗摘要:时间禁忌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主要表现之一,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与之相伴的社会生活的时间禁忌,也自然呈现出丰富多元化。如干支日期禁忌、月份禁忌、节令历法禁忌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在雄阔豪迈、意气高昂的唐代主流精神世界之外,对一些事物现象也存在抱有恐惧、怀疑态度的另一侧面。关键词:禁忌;时间;唐代;习俗:978—7—80712—971—4(2012)01—032—03禁忌,是民俗学的...

    26 KB
  • 唐代的社会环境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环境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唐代经历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见证了封建社会的由转衰。而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蓬勃发展,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恰恰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一、文化向更大的社会层面普及进入隋唐以后,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逐渐取代贵族文人成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主力,而且社会的稳定和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社会大众有更多的经历来丰富自身的精...

    26 KB
  • 唐代“半娼”的女道士替人做法事也供人狎玩

    唐代“半娼”的女道士:替人做法事也供人狎玩核心提示:照朱说则义山这首诗是一首“女道士家妓合咏。”上四句咏女道士,下四句咏家妓了。明明一首诗,偏要将它斩腰,未免太没道理。照我看来,天平座上招来的一些女冠,即“半娼”之流,她们一面替人做法事,一面也供人狎玩。唐朝道教最为发达,自从高宗尊老聃为玄元皇帝以来,历代帝王群相尊崇,并著老子的《道德经》为圣经,以道教开科取士。古语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30.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