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别诗意象营造的个性化2O04年第6期(总第188期),I1—_ENOR,I眦RNF,C}RUMNo.6,20O4唐代送别诗意象营造的个性化李瑛(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l5008o)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送别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关键词】唐人送别诗;意象营造;...
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第37卷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0URNALoFHENANN0RMALUNIVERSITY2021年5月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许智银(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成,生发出异乎寻常的诗意美感,使阅读者产生出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从而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关键词:唐代;送别诗;原型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21)03—0182—04作者简介:许智银(1965一),女,河南灵宝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试析唐代士大夫的转型[摘要]韩愈既是文学与儒学承前启后的转折,也是分析唐代士大夫“转旧为新”的切入点。通过?韩愈所论“士大夫”的分析可以看出,少见魏晋以采士大夫的“士族”、“公卿大夫”之意,注重新的唐代士大夫进士科举背景,突出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唐代科举制度尤其进士科的完善、安史之乱的战乱动荡是韩愈所论士大夫“转旧为新”的时代背景。[关键词]士大夫韩愈转旧为新内涵[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张会锋【期刊名称】《大众文艺》【年(卷),期】2009(000)020【摘要】花釉瓷作为唐代瓷器的一大创新,以多色釉自然的窑变来代替传统陶瓷上的花纹装饰,创造了唐代花瓷的典型装饰艺术风格.其中花釉瓷的烧制方法、装饰形式与钧瓷一系列工艺的创新都有密切联系,而且花釉彩斑与钧瓷红紫相映的窑变彩斑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钧瓷的出现是唐代花釉瓷彩斑艺术的产物,其...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Z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中,唐王朝称得上是相对开明的时代。其表现有三:一是以君王专制为主导的封建政体。在这种专制政体中,君王拥有至高无上、勿廂置疑的权力。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在功能上互相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三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儒道释思想文化多元共存、互补的格局,并且对于一切外来文化采取开放、...
科举制度的弊端【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改革与开放2012年3月刊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庞峰伟〔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2022064〕。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延续至凊,历经1300年之久。唐代科举制度为唐前期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奉献,但其存在的弊端也对后世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重点考察其所带来的弊端,这对反思和完善我国当前人才选拔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唐代科举制度人才选拨弊端科举...
唐代文学家族的地域性及其家族文化探究1内容提要唐代文学家族的兴盛,就地域性而言,多集中于两京地带与江南东道,而陇右、剑南、黔中等地区处边隅荒芜之地,文化相对落后,文学家族较少。在文学家族的人员构成上,或父子,或祖孙几代,或兄弟多人。从时间段上看,唐初文学家族多文化世家,除诗文传家外,还擅长经学、史学,而后期一些出身寒门的文学家族则无深厚的文化根基另外,唐代文学家族的文化属性则丰富多彩,如家族中拥...
唐代人的死法——《唐才子》唐代是一首神妙的古曲,而唐代人是古曲中最激昂的音符。唐代人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品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墨重彩的一。而他独特的死法也后世留下一段奇,人唏嘘不已。且听我道来。先李白,位不世出的天才的死法也充了的色彩,“白晚好黄、老,渡牛渚,乘酒捉月,沉水中。”李白一生月,最后因月而亡,后人望月追思不已。故事很可能是假的,但假得如此凄美,人在不愿意再追究真相究竟如何,只是遥想月...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文化交融发展摘要:服饰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物化的精神产品。服饰不仅体现着人的身份和社会等级,尤其是执政阶层的风尚喜好。文章对中国唐代时期和与之对应的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解读国内外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关键词:服饰文化;中西对比;唐代时期;西欧中世纪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虽有所差...
唐代“文选学”兴起的背景与原因摘要:“文选学”作为与“红学”相媲美的一种专门学问,历史更为悠久,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唐初曹宪开始在江淮间讲授《文选》,逐渐使“文选学”发展成为专门学问,成为有唐一代的显学,形成了第一次研究高潮。“文选学”在唐初逐渐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随着统一的唐王朝社会政治环境渐趋安定,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再加上以文学取士的科举制度推行,一般读书人主要通过写...
唐代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制度分析摘要:唐代茶叶贸易的发展对唐代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茶叶贸易是了解唐代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管理制度的一面镜子。唐代茶叶贸易发展从性质上来看具备商品属性,在贸易交换中,茶叶的流通领域和范畴非常广泛。同时茶叶贸易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的行业领域快速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唐代茶叶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并从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制度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肯定了唐代茶叶贸易与产业...
唐代中原藩镇军额与军费问题初探摘要:唐代中原藩镇,因处于国家地理位置的核心,并负有阻遏河朔、屏蔽江淮、保护运河、拱卫两京的特殊使命,养兵数量极为庞大。中唐以后,在军费本道自付的背景下,军队数量的庞大则意味着藩镇军费开支浩大,地方供军负担极为沉重,而争取中央的赏军费用不失为缓解供军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中原藩镇频繁派兵征伐,既是其政治上忠于唐廷的表征,更蕴含着获取中央军费支持的直接动因。关键...
唐代西州百姓陪葬《孝经》习俗考论摘要:《孝经》被列在多件新疆吐鲁番古墓群中出土的陪葬品清单――衣物疏中,此现象是高昌国及唐西州时期当地百姓以《孝经》陪葬习俗的反映。考古资料证实,所列《孝经》并非衣物疏的虚记,而是墓主生前所用、死后随葬的陪葬品。此俗因袭于汉魏以来中原地区汉人的丧葬习俗。中原历代统治者推崇《孝经》,以《孝经》等儒家文化教育子弟;另外,统治者还用法令制度确保《孝经》中孝的精神得以严...
唐代文馆的基本职能与主要特点摘要:唐代文馆是从事图书典籍等文献国家机构。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编校图书、教授生徒、充当谋士、参议政治、侍从酬唱等基本职能,有自己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职官体系。文馆职官本身都是兼职,非职事官,其官资品秩,都须借他官以寄官资之崇卑,也无固定员额,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些都构成它的基本特点。唐代文馆的骤盛遽衰,就与它的这些特点有关。关键词:唐代;文馆;职能;特点:K20...
唐代本阶官位的形成与勋官地位的演革摘要:周隋时期,府兵军号的滥授及其阶官化过程,削弱了这类军号原有的军事职事功能,却使得府兵制组织系统拥有了重要的品阶政治功能;府兵军号也因此成为周隋官阶体系中本阶官位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周隋时期主要依赖府兵制品阶系统来构建本阶官位制度不同,在吸收前代官阶制度成果的基础上,唐代的官阶体系顺应了当时政治环境与条件变化的趋势,分化出文散官、武散官及勋官三大品阶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