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教育之目的與程序──二十年七月在北平柏林教理院講──本院自去年改組為世界佛學苑教理院以來,由台源、常惺諸法師擔任其事,觀一年間經過之成績,頗堪告慰。唯太虛因應務各方,未能在院盡教導之責,對於台、常、各法師抱歉之至!現在在座雖有居士與小學校之學生;然僅能專就僧教育討論之。僧教育三字,非今特刱之名辭,在清末既有僧教育會,顧名思義,即可知是學僧所受之僧教育也。然則其目的安在?所出之人才是否為國家社...
太虚幻境神话有啥意义?风之子既然说到了太虚幻境,就说说,曹雪芹精心设计这么一个神话,到底要表明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关于太虚幻境的描述,实在少之又少。第一回,实际是阐述了太虚幻境的功能,就是安排那些痴男怨女,有前世孽缘的下凡投胎。到第五回,则有专门性的总结,所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也就是说,太虚幻境这个地方啊,是专门管理人世间的感情爱情孽缘的,专门负责尘世中的爱情男女的命运的,...
学修六度在瑜伽师地论中,论及观察菩萨种性时,即观察其人能否实践菩萨道以断定其菩萨善根之有无:菩萨道,即实践六度行是。如有类人生来赋有悲心,今闻大众佛法扩充之引发之以行六度,即成菩萨,亦有悲心薄弱,今闻大乘佛法,学习菩萨道修六度行,亦成菩萨;更有类人悲心本无,今闻大乘佛法,慕菩萨行愿,开始虽觉勉强,但久久亦能安其所行,也成菩萨。生有悲心者为上根,以宿已习学,今更加功用行;悲心薄弱者为中根,以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