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太极拳”的相关文档,共331条
  • 如何理解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

    如何理解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负阴抱阳主要说的是“合”字。陈式太极拳要求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合”指的是太极拳的每一动作必须在合(阴)中寓开、开(阳)中寓合中运行。其气势开者其大无外,合者其小无内。拳势中只有合得住,才能蓄得足、开得开。陈式太极拳的外三合尤能体现此意。要知“三合”,须明“三节’。陈式太极拳将人体按其特点分为三节。整体分之,头...

    70.5 KB
  • 古朴、典雅的——原始太极拳

    古朴、典雅的——原始太极拳□杨德川此文发表在《武魂》2009年第4期现传自北京白云观的原始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拳种,它与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由万籁声所传的原式太极拳从体系和拳架上截然不同。此拳据传为轩辕黄帝看到蛇雀相斗所创,后经历代道内真人、祖师的不断完善而形成。此拳过去一直在道家内部传承,直到清朝末年才被曾为清末重臣李鸿章保镖的峨眉道人高虎臣,从四川青城山带到北京,并逐步从道内传向世俗。我的老师(启泽散...

    45 KB
  •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十三势歌》探释作者魏坤梁【提示】本文共分为10篇,首次从多学科的知识角度对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十三势歌》逐字逐句加以严谨周密地探释,尤其是首次依据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对《十三势歌》的词句加以探析,并尽量穷尽地考究清楚每一个字词在古代的当时含义,避免了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由于词义与语法修辞的不同而发生的误解,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太极拳界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有机整体的新的解释,...

    86.5 KB
  •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原著:陈照丕纯刚无柔不是太极拳,是硬手。纯柔无刚也不是太极拳,是软手。这样都不能学推手,非得练一,二年的好功夫,,练得一分柔九分刚才能学推手。怎样知道他有一分柔九分刚的表现?一阴九阳跟头棍,,他有一分肉九分刚与人推手就会栽给头,没有还手之力,这样表现就知道他有九分刚一分柔。再练一层功夫,就会练到二分柔八分刚,怎么知道他练到二分柔八分刚呢/二阴八阳是散手。因为他练到...

    39 KB
  • 陈式太极拳部分要点

    一、主要思想(一)怎样研习太极拳:1、要对理论在正确的认识,根据各种规律判断动作的错对:(2)按照人的生理结构,确定对错(2)按照人处的三维空间确定对与错。一般按三维空间,即上节(头部)、中节(脖到胯)、下节(胯以下)为下节。这三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皆空(胸腔、腹腔不会转换,特别是腹腔没有东西,下节不明,颠覆必生,即没有根,很容易倒。2、要理解“风格”“特点”的概念。与众不同叫特点...

    36 KB
  •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大师陈照丕的手抄秘籍(陈家沟流传)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大师陈照丕(绩甫)的手抄秘籍(陈家沟流传)一,太极拳发明的源流有人说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这是毫无根据的,请问张三丰是何时何代人?是何省何县何村人?他的子孙们叫什么名字?在社会上何人练的是张三丰发明的太极拳?据我所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只有四大家:即陈,杨,吴,孙式.陈式太极拳发明于洪武七年,余始祖陈卜公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陈沟背负一岭,名为青风岭,彼时岭上藏匪甚多,打...

    31.5 KB
  • 最全最科学的陈氏太极拳腰裆劲、缠丝劲、腹式逆呼吸的练法

    陈氏太极拳腰裆劲、缠丝劲、腹式逆呼吸的练法腰裆劲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太极拳的四肢和躯干的动作,以腰为轴心,即所谓“主宰于腰”。而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穴”(前对脐。所谓丹田,即在脐内和命门穴之处)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的。腰脊控制着腰的松沉直竖和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上、技击上的要求。练拳和推手都应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腰部的左旋右转,...

    19 KB
  • 杨式内功太极拳

    楊式內功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內功三步功法楊式內功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從字面上看,太極拳前加上「內功」二字,似乎有些牽強。因為太極拳(包括吳、武、孫、陳在內)均屬於內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內家拳是以練內功為主的拳種,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那麼為什麼要強調「內功」呢?對此,我在「太極松功」裡已有所論及。這裡可簡要說之。由於種種原因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從以門派為核心的民間組織向「官辦」轉化以後,從形式上太...

    24 KB
  • 杨氏太极拳秘传

    杨氏太极拳秘传有许多人站桩练拳是讲全身放松,这样就永远练不出作为主宰的腰了,将来也只能练成撑劲和推劲,不能成就抛放及冷弹劲,正确的练法是站桩是先全身劲力拉开,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将全身松开(不是放松)。觉如腰拎着手脚及全身,刚开始腰力量不够全身不能全部松开,只能部分松开,渐渐随功夫增长全身会一一松开,真正会感觉到要为主宰。第二点要注意是站桩练拳时要开裆园胯,这必须在以上第一点...

    29 KB
  • 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

    《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

    19.5 KB
  • 学练太极拳应该是善养浩然正气

    学练太极拳应该是善养浩然正气太极拳属于武术学范畴,其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她是执照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所建立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的,一门结构严谨的、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科学。她体现了先哲依次为对生命科学的高度认识,是我们华夏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贡献。著名的易学家潘宇延教授在《太极拳理论探源》一文中说:“探讨其理论,必须逆流而上,由流以知源。凡学过太极拳者皆有必要探讨其共同的...

    29.5 KB
  • 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动作名称

    吴式太极拳三十九式动作名称预备势一、起势(四动)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第一动左步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左掌前掤第十动右掌打挤第十一动左掌沉采第十二动弓步顶肘第十三动左肩打靠第十四动右掌上挒第十五动两掌回捋第十六动右掌前按三、搂膝拗步(六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

    19.5 KB
  •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东振王于2014年2月13日改编第(一)段第一式起势⑴并步静立⑵左脚横移⑶两腕前掤⑷屈膝按掌第二式右揽雀尾⑴虚步抱棚⑵弓步打挤(左)⑶扣脚抹掌⑷虚步抱掤(右)⑸弓步打挤(右)⑹后坐回捋⑺弓步前掤⑻后坐托掌⑼扣脚前按第三式左单鞭(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第四式提手上势⑴虚步抱掤⑵弓步打挤⑶收脚撑按第五式白鹤亮翅⑴开步举臂⑵屈膝垂肘第六式左右搂膝拗步⑴转身提按⑵左弓步搂推⑶...

    19 KB
  • 太极拳养生健身馆1

    太极拳养生健身馆——项目策划书——一、太极拳寓意浅释:太极拳是将太极阴阳的中国古典哲学原理用之于拳理、拳法,使人体能够至大至极地发挥其各项能力、包括潜能的拳术。太极拳属内家拳法,必须修内功心法:即主要以精气神为主要修炼内容,主要靠老师身传体悟、心传口授。太极图之形,乃取河、洛(混浊之黄河与清澈之洛河交汇所形成的清浊交融之象)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做太极拳术,阐明养生之妙。此拳在假后天...

    19.5 KB
  •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余功保先生访谈录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许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直接受益于她的健身功能,而且注意体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研究逐渐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热点。如何看待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记者就问题采访了太极拳研究专家余功保先生。余功保先生是世界上第一本太极拳辞典的作者。序:文...

    27 KB
  • 太极拳身体各部位要求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运动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动作的协调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来统一指挥的。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是历代太极拳家根据实践经验和集中群众的智慧而提出的外形和内动的要求。对初学者,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先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初学者不要单纯追求进度,应把基本功筑得坚固,有利于逐步提高。姿势经过不断地检验和纠正,在整体动作中形成了动力定...

    21.5 KB
  • 太极拳三练三不练法则

    太极拳三练三不练法则太极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根据前辈拳论和我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一、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

    31 KB
  • 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举例

    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举例虽然太极拳爱好者都试图让自己内功深厚,从而实现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梦想,然而,因内功心法之秘要自古以来很少流传于世,所以尽管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内功这个词,也一直在追求,但对什么是内功的本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功修炼,却迷茫懵懂,甚至一些太极拳名师也都对之闪烁其词,模棱两可.最有意思的是,外国人也对内功的秘密感兴趣,只是他们的研究多从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探讨,所以,他们更是隔靴...

    18.5 KB
  • 太极拳的开合鼓荡训练

    太极拳的开合鼓荡训练摘要:外开合:内开合:内劲即是金丹,金丹又叫“灵根”,叫“圣胎”,叫“人身太极”。孙禄堂先辈把“金丹”叫“太极一气”。“人身太极”简称太极,是练武“修道”、“神情合”、“神形合”、“天人合一”所生化的产物,是通过正确修...什么叫做开、合我以为太极拳运动,原本就是一种〝开与合〞的运动、《拳经》说:〝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其将开合列为锻炼太极拳的原则和要领之首要地位,这不是偶...

    27.5 KB
  • 太极拳1

    本文作者介绍陈文渠:南京市武术协会会员,江宁县武术协会太极拳教练。1924年生,现年74岁。禄口镇青圩小学退休教师。90年曾率队参加南京市老年人太极拳赛,并获得八枚奖牌。在参赛场上,他的拳艺得到广大参赛者、评委、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一致赞赏。总评委也赞不绝口。92年7月19日曾代表南京地区褚门弟子赴上海武术馆三楼参加褚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1943年在南京艺凤文具社工作时,曾由艺风股东杜仁德介绍拜中国著名武术家褚...

    30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