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经营国族: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启示曾祥委(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宝安分校)提要:辛亥前后,孙中山的民族思想经历了“排满”、“五族共和”到“国族”的进程。其国族思想,立足于当时中国民族关系的实况,汲取了西方民族的经验,也是他数十年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在今天仍有重大价值。建国后,大陆的民族政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民族意识高涨,国族构建倒退,不利于长治久安。应当继承孙中山的民...
第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课堂导学】问题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和提出背景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知难行易”说:(1)基本内容:知:理论;行:实践。(2)评价:“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孙中山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的思维方式.2.三民主义确立的背景和孙中山三民主...
【孙姓】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谱序(孙中山家族)序一家谱之作,由来尚矣。前人有云:“家乘犹国史也。”是故谱系之学,史学也。中华民国元年五月,吾族十八世祖德明公解临时大总统职后返粤,于广州孙族恳亲会云:“四万万同胞,皆黄帝之子孙,其始均无所谓氏族者。自人民繁衍,而姓氏生;姓氏生,而家族之见重。”“合无数之家族,而即成为国家。”日后更于《民族主义》演讲中详论家族之起源,家族、宗族与国族之关系。由是可知...
孙中山人权思想对我国宪政文明的历史意义摘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终生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三民主义学说,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宝库,为民争取人权是其革命的动力和目的。本文旨在讨论孙中山人权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揭示其人权思想对中国宪政文明的影响和意义。关键词:孙中山人权思想自由平等宪政文明人权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权利。人权的本质特征和...
梁启超-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情仇有为的知遇之恩,成了他一道永远也跨不过去的坎。这令康有为很难与孙中山走到一条道上。可比康有为年轻15岁的梁启超,思想活跃,对孙中山生出的钦佩之情就注定了他不会和自己的老师一般死守着这道坎,后来他因势变通,人们骂他“善变”和“屡变”,其实这正是他一生最伟大之处,因为他的变总离不开一个原则:爱国、救国。到日本后,自由的空气让梁启超感受到从未有来的愉悦,可以畅所欲言,可以...
揭宋庆龄嫁给孙中山的难言之隐年龄相差近30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宋的结合,虽然过程很激烈,但并没有太多爱情的成分,甚至在宋庆龄去日本找孙中山之前都没有想过要嫁给他。直到半个世纪后,宋庆龄道出了当时两人结婚的隐情,她说:“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一次,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问起宋庆龄:“您是怎样爱上孙中山博士的?”宋庆龄告诉斯诺:“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
小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摘要:民生问题关乎全体国民社会生存环境。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继承中外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他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具有重要启迪。关键词:孙中山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贫富均等重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吸收并借鉴其思想精华,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和改善民生,同时它也对贯彻落实...
第一课时第一张ppt:引入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课,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有无看过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呢?看看这幅图片:介绍两幅图片:A.《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人,浴血拼搏为的就是保护孙中山的故事。B.就是画像中的人---孙中山先生,而这幅巨幅画像安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过度句子:那么同学有无想过为什么我们用电影来记...
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与民国国父有关的10个关键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距今已经90年了。孙中山是国共两党都尊重的革命先行者,想要靠谱地谈论他的去世,你可能需要了解以下十个关键词:三份遗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立了三份遗嘱,分别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第一份就是广为人知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被称为总理遗教: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
《孙中山破陋习》案例分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星小学梁雪雁邮政编码:535400电话:13036972039电子信箱:liangxue.yan@163.com三年级第一个学期,我在本班上了《孙中山破陋习》这节公开课。通过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了解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少年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和破除陋习的重大意义。结合本年级的教学目标,课后练习还安排了两组句子的朗读比较,使学生通过词句训练,体会人物情感,体会课...
孙中山名言名句手抄报内容孙中山名言名句手抄报内容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XX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摘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辛亥革命前,其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到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这也是他后期民族主义思想的中心或灵魂。关键字:驱...
孙中山结发妻与宋庆龄家书当提到孙中山的结发妻卢幕珍时,每个人都会说她“深明大义”。本人偶然间发现卢幕珍写与宋庆龄一封亲笔家书。读着家书,看到卢幕珍对孙中山的关怀,真像一位慈母在惦念着一个漂泊游子一般,细致入微,字句真切,感人至深。(孙中山原配夫人卢幕珍)卢幕珍告诉宋庆龄:“他的胃病常犯,你让保姆多做些易于消化之食物为好。”“要劝其早睡早起,不要吸烟喝酒,对身体不好,要少参加宴会等活动,对身体有...
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碑之铭并序作者刘小烽嗟乎!天地之间,物各有本,百川汇海,流各有源,华夏兴起于炎黄,礼仪鼎盛自孔孟,此为邦国万代之统绪也。昔在夏商,汤武革命,所以穷宇宙通变之理,顺造化日新之德,此为吾族革命之所宗也。慨自有清昏季,强寇侵凌,奸贪当道,悍妇用命,而亿万斯民,沦于水火之中,中华神器,遂有累卵之危也。当是时,列强入室,议欲瓜分,亡国灭种,命在旦夕,四万万同胞遭劫于人寰,五千年列祖同哭于...
华夷观念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摘要:华夷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华夷观念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构建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孙中山通过不断的补弊纠偏,最终突破了华夷观念的束缚,使民族主义走向成熟与完善,并最终完成了向新民族主义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虽然脱胎于传统的华夷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消极因素,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动反清革命的最有力的武器,与历史上的“反清复明...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陵墓坐北朝南,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才创立三民主义。”——孙中山《与张国焘的谈话》。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孙中山1896年至1899年流亡欧洲时,正值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之际。宋庆龄晚年回忆说:“(伦敦蒙难期间)他知道马克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