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我首倡推翻专制离开我谈民主南辕北辙辛亥百年,谈相关史事者渐多。但有些看似细微实则具备洞穿历史幽微价值的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在国民党组建之前,孙中山先后领导同盟会、创建中华革命党,追随者甚众。在这些追随者中,谁最为孙中山所欣赏?应该是民初荣任沪军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遣人刺杀于沪上的陈其美。这个答案或许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却有孙中山本人的言辞为证。陈死后,孙许之为“吾党惟...
儒学与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关于儒学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构建孔、孙道统论出发,力图把孙中山儒家化,把三民主义儒学化,认为孙中山思想是中国孔、孟道德的复活;另一种观点则相反,断然否定孙中山革命思想曾受儒学影响,强调二者在本质上的不同。实际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传统儒学有质的差别,但又明显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且有形式各异的表现,而孙中山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也有值得借鉴...
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创建、第一次国共合作等的史实;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比较分析,了解孙中山生平的革命活动,全面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认识到他的“与时俱进”、“坚忍不拔”、“致力于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认识到...
[导读]“婚约”的第二层意思,也就是第二条款,规定双方保持“永远的夫妇关系”,这么一“永远”,这种老夫少妻的婚姻关系,竟透出一股千年的男权意味和从一而终的意味来。作者系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曲浪漫传奇。但是站在现代化语境中,他们的那纸“婚约”则别具意味。1915年10月25日上午,日本东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中,一场婚礼正在举行新郎孙中山,时年49岁,新娘宋庆龄,时年22...
1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内涵的演变摘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辛亥革命前,其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到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这也是他后期民族主义思想的中心或灵魂。关键字:驱...
第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课堂导学】问题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和提出背景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知难行易”说:(1)基本内容:知:理论;行:实践。(2)评价:“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孙中山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的思维方式.2.三民主义确立的背景和孙中山三民主...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贡献与影响2011-10-2811:15:31作者:陈学凯【大中小】温馨提示: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开始朗读本文文章简介: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开拓者,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家,他的激情鼓荡了中国近代的历史风云。他有他的个性,尽管有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掩盖不了他伟大人格的光辉。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最初...
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从世界历史上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乃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波及全球的塑造近代民族国家之浪潮的组成部分——这股浪潮首先在十八、十九世纪冲击葆有封建残余的欧陆国家以及欧洲人的海外殖民地,接着在二十世纪席卷文化背景与之迥异的亚非国家。原始宗教、部落意识、部落民主制三位一体之早期蛮族文化随着基督教文明的世俗化进程逐渐变现启蒙思想、民族国家意识、自由民主制度三位...
表3-6“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的需求分析如下:问题示例对象和目标向本校或其他学校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缅怀伟人,激励后人,建设国家,振兴祖国。内容和形式孙中山先生是一代伟人,通过中学生喜欢的多媒体作品的形式,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彰显他的丰功伟绩、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呈现祖国和人民生活喜人的变化。条件与限制大家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2011年10月9日上午10时,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作出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民族、民权、...
浅析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民革三水支部夏克传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即着手规划起草的。按照革命党人的理想,民国政权建立后,应该很快统一全国。开始进行强国富民的建设了。但是由于封建余孽、新旧军阀的明争暗斗,统一事业困难重重。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把大总统职务让位给袁世凯,自任铁路督办时,就以“国民党人要做大事,而不要做大官的革命胸怀,对我国的港口、铁路、经济资源作过认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去孙中山纪念馆观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去孙中山纪念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作为党课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今天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领完票之后,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始了参观之旅。从领票处到纪念馆的入口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上面陈放着革命先烈的铜像。一路走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
孙中山的中国论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演讲家。____年8月13日,他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决不会沦亡》的演讲。“兄弟此次东来,蒙诸君如此热心欢迎,兄弟实感佩莫名。窃恐无以符诸君欢迎之盛意,然不得不献兄弟见闻所及,与诸君商定救国之方针,当亦诸君所乐闻者。兄弟由西至东,中间至美国圣路易斯观博览会,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后又由美至...
孙中山与上海关系新论摘要:孙中山相关研究成果多、起点高、难度大。但或许因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战斗几乎都发生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南中国地区,学界对上海这个通商大埠之于孙中山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乏人问津。以上海为入口,走进孙中山的世界,从城市史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孙中山,审视这一对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人一城之间的关系模式,实属必要。关键词:孙中山;上海;宋庆龄;租界作者简介:徐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
孙中山人权思想对我国宪政文明的历史意义摘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终生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三民主义学说,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宝库,为民争取人权是其革命的动力和目的。关键词:孙中山人权思想自由平等宪政文明人权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权利。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自由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
民革赤坎支部赴孙中山故居参观学习2011-07-2112:07:04:碧海银沙评论1条点击查看赤坎支部成员在孙中山故居前留影碧海银沙网讯(图文/潘建东编辑/绿子棱枫)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7月17-18日,民革赤坎支部一行赴中山市参观交流,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的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对孙中山精神的领会,并与民革中山教育支部进行深入交流,汲取宝贵经验...
《孙中山思想概论》考核方案实施细则《孙中山思想概论》课程是天津电大建设的一门特色课程,考核和一般课程不同。形成性考核覆盖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两次,小组活动、课堂交互、网上交互情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展览,参加相关的革命实践活动等,均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形考成绩以100分计,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本课程终结性考核以专题写作的形式进行,撰...
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与民国国父有关的10个关键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距今已经90年了。孙中山是国共两党都尊重的革命先行者,想要靠谱地谈论他的去世,你可能需要了解以下十个关键词:三份遗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立了三份遗嘱,分别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第一份就是广为人知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被称为总理遗教: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
孙中山:我首倡推翻专制离开我谈民主南辕北辙辛亥百年,谈相关史事者渐多。但有些看似细微实则具备洞穿历史幽微价值的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在国民党组建之前,孙中山先后领导同盟会、创建中华革命党,追随者甚众。在这些追随者中,谁最为孙中山所欣赏?应该是民初荣任沪军都督、“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遣人刺杀于沪上的陈其美。这个答案或许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却有孙中山本人的言辞为证。陈死后,孙许之为“吾党惟...
南京:孙中山“四创”精神在延续《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1日10版)2011年10月3日,南京,游客参观修缮一新的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办公旧址。CFP100年前,辛亥革命后定都南京,自那以后,革命铸造的精神文化便传承在这座古城的每个角落。百年来,南京这座共和之城始终注重以文化铸造城市之魂,并将革命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精神,引领了全国城市的发展方阵。创业:落到实处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