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之死反思雅典民主制摘要: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律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人们疑惑于民主制度的实践者——雅典,为什么背离了自己的原则,使苏格拉底蒙于死亡阴影之下。本文试解读造成苏格拉底之死的各种因索。关键词:苏格拉底;雅典民主制;审判;言论自由作者简介:李文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图分类号:D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6-134-02公元前399年,三名普通雅典公民以“慢神、引进新神...
谢谢主席,各位好!如果今天我们发现苏格拉底是个政治家,我们觉得他应该越狱,因为他可以东山再起控制整个国家实现政治理念,如果苏格拉底是个军事家,我们觉得他越狱也蛮好的,因为这一次的失利将给他以经验下一次打败击倒过他的人。可今天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是个哲学家,是个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为来实践着自己的理念。他所希望的那一种理性的判断,那种对法律的遵从,那种是希望自己从不逃避的坚毅感...
论“知识”与“德性”的同一与错位基于对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思考摘要:“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与“德性”的同一关系嬗变为严重的错位,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错位现象进行客观、辩证地述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关键词:德性;知识;同一性;错位Abstrac...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学意蕴探析摘要:对于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思考和解读,包括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视角。苏格拉底之死在人类文明史上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事件,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事件。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揭示这一事件所蕴含的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和守法精神。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具有肴社会契约论、实证分析主义法学、功利主义法学以及自然法学的色彩,成为后世法学...
2006年7月伦理学研究Jul.,2006第4期(总第24期)StudiesinEthicsNo.4苏格拉底真的认为“美德即知识n-q?+陈真(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根据史料,我们并不能确认苏格拉底真的认为美德即知识,而“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时代是一个比较含混的命题,并没有准确表达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和知识关系的看法。[关键词]苏格拉底美德知识智慧美德即知识[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15(2006)03—0...
苏格拉底式对话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摘要:针对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思辨缺席症”,以苏格拉底式对话为指导,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主体与材料、主体与自我的多角度对话实践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的批判思维意识以及共同思考的人际技能,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人本教育的目标。关键词:苏格拉底式对话;批判性思维;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陈鸿【期刊名称】《传承》【年(卷),期】2012(000)006【摘要】“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人类至今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孔子和苏格拉底同处于轴心时代,分别是东西方最早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的人,他们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人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大启迪性.【总页数】4页(55-57,73)【关键词】苏格拉底;孔子;人性论【作者】陈鸿【作者单位】云南民...
苏格拉底之死带给中国的法律信仰启示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贤之一,也是古希腊时期尤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几千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不仅是他留下的各种思想观念,还包括他的最终悬念——苏格拉底之死。那么苏格拉底之死又带给中国什么样的启示呢。关键词:法律信仰依法治国法治1.苏格拉底之死的因由翻开古希腊时期的厚重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灿烂文明,迅速发展的经济,雅典的全民民主制,以及蓬...
在本文中,4399时辰继续给大家带来赛尔号精灵大作战苏格拉底的详细技能属性介绍,其中包括苏格拉底的技能、天赋、缘分等内容,让小伙伴们加深对这个精灵的了解。废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苏格拉底▍精灵简介【直属阵营】:联盟【技能偏向】:物攻知识渊博的小帅哥。▍精灵技能【普攻】乌托邦之梦:对默认目标造成100%伤害【技能】我思故我在:对默认目标造成275%伤害▍精灵缘分【一重缘分】:与卡吉顿一起上阵,生命+15%【二...
自由主义与苏格拉底哲学自由主义与苏格拉底哲学强世功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来讲,是包含了对这个时代的关心和关切。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应当如何对待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不算很长,对它的挑战无非来自政治和来自学术两方面。在学术方面,以往对自由主义的批判都未涉及其实质,如对过分市场经济的担忧,都不构成颠覆性。最近有一种对自由主义构成颠覆性威胁的理论,这就是复苏苏格拉底哲学,这个理论起于美国现在很...
现代的苏格拉底何处寻觅作者:翟振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苏格拉底和孔夫子至少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他们都通过与人们对话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著述,但他们的思想都好像在对话结束时即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从此开始了既穿越历史又创造历史的远征。可以说,在他们那里作为私人生活方式的思和想给我们后人的公共生活方式和个人心性修养提供了种子和土壤,而正是这些种子和土壤使我们得以在自家的田园里耕...
第34卷第11期2013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4No.11Nov.2013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伦理思想对比分析及其文化解读张志云(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201620)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伦理思想被公认为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由于两位圣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有其相似性又有所差异,他们提出了相似的主张和观点,但同时也开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www.9ask.cn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关于废除死刑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温跃甲:春意融融,君心事重重,何不围着猪圈散散步?谈谈人生,谈谈死亡,其乐无穷!乙:同去同去!文强君被判死刑了,弄得我最近很是纠结。你说干嘛不废除死刑?甲:我不反对废除死刑呀,但你要给我个让我信服的理由。乙:废除死刑是世界的大势所趋呀,多么浅显的道理!甲:曾经有人说革命是世界的大势所趋,谁有资格...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幸福观述评提示: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家,通过讨论什么是正义,正义的定义,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等问题,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述仍然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表述了在一个理想国家中的幸福观:“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
课题苏格拉底的故事课型快乐读书屋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具准备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
第27卷第2期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ol.27No.22014年04月JOURNALOFWUHANTEXTILEUNIVERSITYApr.2014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及其教育启示——以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关于“美”的讨论为例夏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问答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精髓,也称产婆术。本文以苏格拉底与其弟子格劳孔之间关于“美”的讨论为例,从分析其对话的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为源,试作出苏格...
耶稣、苏格拉底、孔子与新品推广策略耶稣、苏格拉底、孔子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圣贤,甚至可以说他们分别开启了中西方文化。孔子的儒家思想不用多说,即使我们早已经不读《论语》,也依然生活在孔子的影响中,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而西方文化有两大源头——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希伯来文化是宗教精神,耶稣的基督教即脱胎于希伯来文明的犹太教,但基督教的影响更深远;希腊文明则是理性思辨和科学精神,苏格拉底是...
耶稣、苏格拉底、孔子与新品推广策略耶稣、苏格拉底、孔子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圣贤,甚至可以说他们分别开启了中西方文化。孔子的儒家思想不用多说,即使我们早已经不读《论语》,也依然生活在孔子的影响中,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而西方文化有两大源头——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希伯来文化是宗教精神,耶稣的基督教即脱胎于希伯来文明的犹太教,但基督教的影响更深远;希腊文明则是理性思辨和科学精神,苏格拉底是...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但他最终却死于不公正的判决。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的人,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那么首先,我们先弄清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吧。首先,苏格拉底鄙视民主。他强烈地认为这个世界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来领导,而雅典议会中的成员如贩夫走卒则应守好本份。他甚至把民主的多数鄙夷地称为“数白菜”。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他的头牌大弟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
审视自我和人生被称为欧洲哲学源头的希腊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意谓这样的生活不是通过世俗的物质的方式,而是要透过理性,审视人的生命的终极需求,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正逐渐被世人认同。哲学背景第一阶段(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是从古希腊哲学的产生起到智者活动时期止。这是早期的希腊哲学,人们通常称之为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