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原载<修辞学习>1999.5汉语由于音节规则,所以音节总数有限,同音词特多,这为广泛地运用谐音双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民歌中,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谐音普遍与比兴兼用:(1)標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標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標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召南標有梅》此诗是女子感叹韶光流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梅”谐“媒”,同时又以梅...
汉英双关人文传统对比研究(强烈推荐)汉英双关人文传统对比研究(1)摘要:本文结合汉英文化的历史传统、哲学传统、修辞学传统、文学传统和研究传统等,对汉英双关语的历史渊源、传统嬗变和使用现状等人文传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探讨了当代国内外英汉双关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关键词:英汉双关语;人文传统;双关语研究:H31文献标识码:A:1016-733X(2022)10-0164-04双关语历史悠久,其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人类最初的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