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本文拟对1949年以来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状况、主要观点及其分歧、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出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引用的论文中,虽然有些并未直接以乡村手工业经济史为题,但从行文及所引材料看,乡村手工业亦是这些论文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研究状况综述建国以来中国近代乡村手...
二十世纪中国辽金史研究20世纪是中国辽金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同中国历史学总体发展进程一样,辽金史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和从近代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而在本世纪的最后20年里,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值此世纪之交,回顾近百年中国辽金史研究的进程,予以全面评述与总结,对于在新世纪里将辽金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已有学者就辽金史研...
二十世纪中国辽金史研究二、20世纪下半叶的辽史研究本世纪下半叶,辽史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无论是专题研究与断代史编撰,还是文献整理与考订,都有许多成果问世。其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其范围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至于文物考古的收获更令人瞩目。辽朝断代史著作(含通史著作中以较多篇幅和设专章叙述辽史者)主要有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6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分3章叙述辽、西夏、金三朝历史。这是通史著作...
二十世纪中国辽金史研究三、20世纪下半叶的金史研究本世纪下半叶的金史研究同辽史研究一样,取得了重大进展。关于金朝断代史及以较大篇幅叙述金史者,有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叙述金源一代的断代史专著。还有何俊哲等著《金朝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及前面提到的《中国通史》第6册、《中华文明史》辽宋夏金卷、李桂芝《辽金史简编》等。以下分专题介绍。(...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物价史研究述评王蕾2013-04-1618:22:20来源:《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年4期【内容提要】物价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表征,物价变化在一国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前提和先导作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无疑是首要的经济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于中国物价史多有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和述评,并提出应从全貌上反映中国物价发展的趋势、对物价影响下的社会生活史多加涉及、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的研究、...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FromSinologytoChineseStudies:BatesResearchontheHistoryofQinandHanDynasties作者:田彤作者简介:田彤,男,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9原文出处:《齐鲁学刊》(曲阜)2018年第20181期第36-45页内容提要:在1930年代“汉学”向“中国学”转变的关键时期,贝徳士于1935年向耶鲁大学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中华帝国的形成》,有别...
19791984中国电影①海外传播史研究1979—1984中国电影①海外传播史研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电影对外传播情状,不仅成为衡量电影创作繁荣的一个有效指标,而且也折射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度,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它能够使我们窥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我们面对世界的方式,以及就文化交流而言与其他国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我们在看待当前文...
———《会计史研究》一、二卷读后感葛家澍(厦门大学361005)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源和依以存在的环境。而符合人类生存与生产需要的事物如会计更有它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史者,镜也,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正是人们研究历史(包括通史、专门史、每门科学的发展史)的真谛。纵观我国史学大家,凡为世人称道,而其著作能流芳百世者,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130卷,东汉班固的《汉书》24卷,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94卷,...
三十年中国广告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学科平台摘要:广告学学科体系由理论广告学、实用广告学和历史广告学“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历史广告学主要探讨、研究、总结人类广告活动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诸多现象和问题,这是广告史研究的基本视野。广告史研究的范畴与学术地位、广告年鉴出版与研究资料梳理、行业期层面共同构成了广告史研究的学科平台。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告史;学术...
关于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论文摘要:对《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一书的内容及其特点等进行评价。论文关键词:清朝;黑龙江地区;民族周喜峰先生以《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为题,撰就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并经过多次修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这部专著是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它围绕清朝政权与黑龙江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一主线,针对黑龙江诸民族在...
中国民族史研究五十年20世纪30年代初,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危急存亡的重大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主义,一味姑息妥协,导致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我不宣而战,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地,未逾月而占领了东三省全部,继而挥戈南下入关,步步进逼,又控制了整个华北大部与热河、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一带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附近)。北平四郊多垒,岌岌危在旦...
中国的六朝史研究动态与趋向李天石(中国)作者赘语:该论文是两年前我应邀参加韩国百济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东亚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的大会发言。该文对近年中国六朝史的研究做了较全面介绍,虽然两年来六朝史研究又有了许多新进展,但文章对于了解中国六朝史研究特别是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仍有一些参改价值,故印发提交大会,供参改。两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简附于文后。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里,我有幸听...
以工人为主体的工运史研究———读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武云朱明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推翻帝制到共和国成立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政治变革,可以说,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在中国,尽管农民占压倒多数,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但后者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却对近代中国政治性质影响更为重大,因而工运史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遗憾的是,以往我们读到的有关中国工人运动的诸多研究大多是...
回眸与前瞻:中国海内移民史研究述评摘要:中国海内移民史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起始阶段和90年代以后的拓宽和深化阶段。其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海内移民的原因、海内移民的类型与路线、海内移民迁移的方式与地域分布、海内移民的社会结构与特点、海内移民的互动、海内移民与海岛开发、海内移民社会的转型与嬗变等七个方面。今后,中国海内移民史的研究在研究领域、方法和资料等方面需要进一步...
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思考——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笔谈之二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开展,主要是循着两条轨道前进的。一条是学术研究本身发展的轨道,也就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如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还有疑问?哪些问题还需要探讨?另一条是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轨道,也就是正对现实社会中产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我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出发点。本着这一出...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秦汉史研究综说大体上说,本世纪之前的秦汉史研究经历三个阶段,即记录本朝历史的秦汉时期,以注解史书为特点的两晋隋唐时期,以考据辨伪辑佚为特点的宋元明清时期;其成就相应体现为提供了秦汉时期的基本资料,并作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工作,从而为本世纪秦汉史研究工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为叙述方便,本篇拟从三个时间段落陈述20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秦汉史的研究状况。一、1949年之前的秦汉史...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50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数以百计...
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清前期,疆域基本上固定下来,东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地,也有边疆地区(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十分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地有很大不同。进入近代以后,这种有别于内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从1840年...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综述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诞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并在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形成二次研究的高潮期,而中间五、六十年代则为研究的低潮期。这二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与20世纪中国学术思潮的整体发展一脉相承。一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起步最早、收获最多、成绩最大的一个领域。1927年,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文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