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史学”的相关文档,共108条
  • 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

    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其著作合编在《饮冰室合集》历史著作主要是《中国近三百年...

    478 KB
  • 反思当代中国艺术史学观念嬗变与方法检讨——兼对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批评

    鲁明军:反思当代中国艺术史学:观念嬗变与方法检讨——兼对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批评文鲁明军近二十年来,深受西方年鉴派史学、观念史学、后现代史学,特别是西方新图像(艺术)史学影响的当代中国艺术史学,[1]呈现了一幅多维景观。传统的“历史决定论”和“象征主义论”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决定着当代中国艺术史的叙述范式,而新的图像史学则渐渐走出形式论和唯物论的窠臼,力图实现观念和方法的共同...

    35.07 KB
  •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史学转型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梁启超在论述章太炎学术造诣时,曾评价他在小学方面取得了突破前人的成就,“其精义多乾嘉诸老所未发明”[1](p86),“是现代音韵学第一人”[2](p275)。而钱穆则在肯定章氏“音韵小学尤称度越前人”的同时进一步指出:“然此特经生之专业,殊不足以尽太炎”,并着重提出:“太炎学之精神,其在史学乎?”[3](p25)这无疑更精确阐明了章氏学术的核心所在。今天看来,在章太炎的学术研究中,...

    38.5 KB
  •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摘要]:学会的兴起与发达,是学术繁荣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中国的史学专业学会酝酿出现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现代学术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及地方各类史学会纷纷破土而出。它们的多样化活动,促进了现代史学流派和某些学科的形成,也为现代学术团体的组织和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现代史学专业学会史学会运作机制...

    61 KB
  •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他是我国的一位国学大师。2003年是他诞生110周年。进一步探讨、认识他在我国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一他是现代中国史学的奠基者。1922年他为商务印书馆编《现代中学本国史教科书》时,对中国古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创造了震惊学术界的“层累说”。他把《诗经》、《尚书》、《论语》中之上古史料“比较看着”,说:“忽然发...

    26.5 KB
  • 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学

    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詹志华(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摘要: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学史学在中国有着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为: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科学史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科学史学出版物的日渐繁荣和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同时,这一时期在中国科学史学自身和外部还存在着诸多制掣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学科定位不尽合理、学科规范尚待加强、研究...

    60.5 KB
  • 实践与后现代史学

    实践与后现代史学有关后现代史学的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以真实命名,而文学以想象、虚构命名。《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巧的是,当代人印象中的“文史不分家”常常被理解为文学与史学不分家。原本是“文”与“质”相对,“史”与“野”相对,现在却成了“文”与“史”相对。当然,现代史家仍然倡导“文史不分家”,不过这时...

    18.5 KB
  • 略论吴玉章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地位

    略论吴玉章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地位〔内容提要〕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1949年)等论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无不具有开拓之功。***吴玉章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马克...

    31 KB
  • 科学、史学与近代中国的意义危机

    科学、史学与近代中国的意义危机一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转折年代,这个时代的变局不仅意味着中国政治社会建制处于由大一统王朝帝国、宗法家族制度向现代性政治社会制度转变,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也处于由儒家意识形态范式向现代性范式转变。这两种转变之中由于存在着“质”的变化,进而引发了两种危机:前一种转变所显现出的便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层面的秩序危机,后一种便是道德和信仰层面的...

    33.5 KB
  • 胡适与转型中的中国史学

    胡适与转型中的中国史学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教育界、思想界乃至政治界,胡适对其均有重要影响。他既是一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史学家,而且是在20世纪中国史学转型中不应被忽视的、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史学大家。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祖辈经商,父亲是清朝官吏。他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904年到上海新式学堂求学。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官费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

    27.5 KB
  • 宏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代化史学

    宏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代化史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史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成果。尽管它起步较晚,但已经对促进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推动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流、融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化史学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会成为21世纪中国史学的一个新领域、新热点。关于当代中国现代化史学兴起与发展的基本状况,林被甸、董正华先生在《历史研究》中有全面的...

    34.5 KB
  • 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思想的发展

    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思想的发展一九八四年,恩师傅衣凌教授正值治史五十周年之际,不幸突罹大病,卧榻诊治。在人主旅途的最后四年岁月,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发展奋斗不息。在病榻上,他坚持指导博士研究生和国家重点项目《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等集体研究工作。亲自审定出版了由他主编的《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198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和《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部分)}...

    23.5 KB
  • 当代中国史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史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中国当代史学建设的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史学理论体系和运作机制,为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支撑。五十多年来,围绕着这一基本目标,史学界进行了艰辛的跋涉。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其间的得失,对于促进今后史学的发展和良性运作,无疑是一桩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摘要题】史学理论【关键词】当代中国/史学建...

    38.5 KB
  •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史学与史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如何,内在协调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是一种什么力量能够将现代人文活动的两个领域统合到一种社会文化力量中,跨越真实与虚构、知识与想象?葛兰西的“有机的意识形态”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理论,为阐释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与历史剧创作之间的复杂的历史关系,提供了富于启示的视野与方法。从历...

    33.5 KB
  •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关键词]实证史学;考证(考据);求真;20世纪中国史学[摘要]中国20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80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各有其特点和现实针对性,而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道路则是贯穿20世纪中国史学始终的两...

    53 KB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史学价值三题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史学价值三题佛教史籍是佛教历史赖以保存、流传的载体,同时也是人们研究佛教历史所依凭的基本史料;而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对这些史籍的勾稽与研究,也应当是史学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中,陈垣先生于佛学、史学均有深厚造诣,这使他能够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即是这一成就的代表之作。《概论》是陈先生...

    27 KB
  •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近代中国史学界对《山海经》是否可以用为可信的史料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将其运用到古史研究之中是民初思想解放的结果,其实此书在晚清学者常备的《书目答问》之中已属史部,且已较多为清季学人使用。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旧籍在近代中国学统里的沉浮,探讨民国新旧史料观的错位、传统观念怎样在现代学术里通过转换表现形式而延续、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传统之中断与更新等问题。几年前,胡厚...

    47.5 KB
  •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内容提要〕“五四”时期西方史学的输入,是在19、20世纪之交西方史学主潮发生重大转折的背景下展开的。这是一个中西文化在交互碰撞中不断趋于理性融合的过程。其所确立的新一代治学规模和风气,对此后直至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五四”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化的真正起点,其所确立的新一代治学规模和风气,对此后直...

    40.5 KB
  •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历史学专业论文】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现代中国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曾起过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首先,这个研究突破了长期支配中国传统史学的那种“中国即天下,天下即中国”的狭隘眼光,把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的范围之中来加以研究,从而促使中国史学摆脱了原有的封闭状态,成为国际现代史学的一个部分。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个研究实际上是以欧洲经验...

    16.5 KB
  •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历史学专业论文】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摘要: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召开了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

    27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