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士大夫”的相关文档,共8条
  • 2022年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夫精神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夫精神。东汉党人、明末党人以道自守、视死如归,铸造了士大夫精神。同时,绝对的殉道忠君也暴露了他们思想的根本局限。关键词:党人;生死观;士大夫精神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一东汉党人、明末东林党人均以铲除宦官集团为其鲜明的政治特色,他们因此被宦官诬以“党人〞而惨遭迫害,其领袖人物大多死于狱中。生死之际,党人所表现出的气节与风范,确非常人所能为。东汉党人最著名的...

    19.14 KB
  • 试析唐代士大夫的转型

    试析唐代士大夫的转型[摘要]韩愈既是文学与儒学承前启后的转折,也是分析唐代士大夫“转旧为新”的切入点。通过?韩愈所论“士大夫”的分析可以看出,少见魏晋以采士大夫的“士族”、“公卿大夫”之意,注重新的唐代士大夫进士科举背景,突出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唐代科举制度尤其进士科的完善、安史之乱的战乱动荡是韩愈所论士大夫“转旧为新”的时代背景。[关键词]士大夫韩愈转旧为新内涵[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

    36.5 KB
  •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夫精神【历史学专业论文】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夫精神摘要:东汉党人、明末党人以道自守、视死如归,铸造了士大夫精神。同时,绝对的殉道忠君也暴露了他们思想的根本局限。关键词:党人;生死观;士大夫精神一东汉党人、明末东林党人均以铲除宦官集团为其鲜明的政治特色,他们因此被宦官诬以“党人”而惨遭迫害,其领袖人物大多死于狱中。生死之际,党人所表现出的气节与风范,确非常人所能为。东汉党人最著名的是陈蕃、李膺、杜密、范滂诸人...

    21.5 KB
  •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明初士大夫的宗教态3

    (二)再述宋濂与道教之关系。宋濂深入佛教,尽力维护佛教在明初的发展,却没有因为深入佛教而对道教进行排斥,对道教之说“心颇艳之”:“予闻神仙家之说,葆精啬神,冥合太虚,翛然玄览,却立垢氛之外,下上星辰,呼吸阴阳,超无有而独存,心颇艳之。迩年以来,刊落世婴,外物之为覊馽者,皆释然谢去,思欲排空御气,神游八极之表,俯瞰仙华,而时一下之。”1为世俗、外物所羁绊而烦心的宋濂,艳羡逍遥于太虚、却...

    40 KB
  • 明清徽州文人士大夫旅游研究

    明清徽州文人士大夫旅游研究*周海燕1,2(1.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摘要:基于相关文集、游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徽州文人士大夫旅游活动的类型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论显示,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旅游风气逐渐盛行的时代背景。文人士大夫是徽州旅游者群体的重要组成。文人士大夫的出游目的各异,主要有官宦宦游...

    247.93 KB
  •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明初士大夫的宗教态3

    (二)再述宋濂与道教之关系。宋濂深入佛教,尽力维护佛教在明初的发展,却没有因为深入佛教而对道教进行排斥,对道教之说“心颇艳之”:“予闻神仙家之说,葆精啬神,冥合太虚,翛然玄览,却立垢氛之外,下上星辰,呼吸阴阳,超无有而独存,心颇艳之。迩年以来,刊落世婴,外物之为覊馽者,皆释然谢去,思欲排空御气,神游八极之表,俯瞰仙华,而时一下之。”1为世俗、外物所羁绊而烦心的宋濂,艳羡逍遥于太虚、却...

    40 KB
  •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明初士大夫的宗教态5

    三方孝孺的宗教观念从实质上,方孝孺与宋濂的宗教观念是一致的,即在三教中,儒学为根本。与宋濂“盗跖甚夭,颜子甚寿”之意一样,方孝孺说君子和众人“生与死同”,却又有不同,“生而有益于世、死而无愧于心者为君子”,而不能做到此者则为众人,这就是君子与众人的差别。因此,方孝孺从这个标准来评价生与夭说:“使饮且食焉以养其生,而于世无补,虽有乔松之寿,犹无生也。不能奉天之道,尽人之性,自致其身于...

    48.5 KB
  • 中国士大夫与民本思想

    原文:中国的士大夫与民本思想译文:ChineseScholar-officialsandPopulistIdeas改译:Scholar-officialsandpeople-basedthoughtinChina说明:Populism与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没有太大的交集。Populism指:一种政治理念,中文译为“平民主义”或者“民粹主义”,特指1892年在美国成立的一个政党,它宣称代表人民整体,主要政策包括国家控制铁路、限制私人拥有土地、自由铸造银币;还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兴...

    31.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