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时评:做官成高风险职业背后的权力真空调查公布后,引发舆论哗然。以网民们的反响来看,大都认为其荒谬,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由于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做官自古以来都是最抱负的的职业:旧时多少人寒窗苦读、辗转曲折,只为封侯拜相;而当下,幸福指数排名第一,则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动因。因此,做官存在风险的说法,多少会让百姓认为有些无病呻吟的意味。可“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所折射出来的,却是当前...
申论时评:正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的障碍《纲要》在第三局部“体制机制创新”中这样写道:“克制人才治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治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究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构造。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治理制度。”我之所以要查阅并引用原文,是想确认在“取消”之前,...
申论时评:灾难频发亟待建立现代慈善制度4月18日新华网上有三条新闻值得比照和延长。玉树遭受强震,民政部指出,不预备发动全国性的捐赠;由于玉树的地理位置特别和运输紧急,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18日公布第39号指挥令,严格掌握非直接抗灾救援人员和车辆进入灾区;截至今年2月底,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4000亿资金,审计署已收回3亿多元违规资金。这三条新闻提出共同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快速、高效、有分散力而又透亮的慈善和...
申论时评: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的安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掷地有声。明显,“要制造条件让人民批判、监视政府”是要让政府承受人民的批判和监视。政府是一个广泛而无实际意义的概念,“要让政府承受人民的批判和监视”其实是“要让政府官员承受人民的批判和监视”。而我们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为难是:民办法识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展使得人民有了更多渠道批判和监视政府官员,但现实中仍有相当多的当权者不虚心...
申论时评:谣言疯传岂能只怨公众没理性进入21世纪,中国科技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公民素养也有了较大提高,熟悉世界的力量也大为增加,本该较好地区分真伪,自觉地抵抗一切形式的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但不曾想,近段时间以来却消失了现代迷信和谣言满天飞的不良现象,造成不少群众心理恐慌,带来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对此,我们无法置若罔闻一笑了之,有必要进展仔细反思:谣言何以在中国盛传?该如何乐观应对,在第一...
申论时评:消除“潜规则”立案标准才有价值事实上,检、公安部此次出台的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立案标准为5000元,了无新意。从纵向比拟来看,2022年,检、公安部出台的追诉标准中,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前身——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同样规定的是5000元;从横向比拟来看,依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立案标准也是5000元。但从网络舆情反映来看,网民们对于这个规定却抵触较大:非国家工作人...
申论时评:西南大旱有没有“人祸”因素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焦急。我想到的是,天灾犹如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肯定有一个积存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转变往往存在严密的联系。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资讯,行情)(资讯,行情)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
申论时评:网络舆情无法承载制度究责之重不少个案还显示出,地方在应对网民方面正在技术升级。比方近日发生在湖北十堰网友彭宝泉身上的“被精神病”。据媒体报道,4月9日上午彭宝泉在拍摄了几张群众上访的照片后,被警察叫去问话,并于次日凌晨,被派出所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而家属竟被蒙在鼓里。敢跟地方领导和警方叫板,这在一些官员们看来,确实“神经”得不轻。不是有专家还力证过缠访的访民九成都是精神病吗。彭不是访民,...
申论时评:谁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真正受益者住房公积金制度始建于1991年的上海,到1996年上海已经有441.15万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但随着1996年以后的职工大规模下岗,缴交住房公积金的人数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只有315万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到2022年,上海缴交住房公积金的人数是371.13万。也只是2022年前缴交公积金人数的84%.到2022年,上海在十九年间累计归集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是2134.10亿,那只相当于上海2022年一年的商品...
申论时评:沙尘暴卷土重来的警思一场突袭而来的沙尘暴,再次引发人们的环保焦虑。3月20日早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北京市民发觉,北京城覆盖在风沙之中,窗外原本清楚可见的高楼在漫天尘沙中若隐若现,浑浊的空气中充满着一股土腥味儿,空气质量骤降到五级重度污染。这次今年入春以来强度的沙尘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约2.7亿人患病了沙尘之害。与2022年以前相比,近两年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削减、强度明显减弱,不少人甚至以为“沙尘暴...
申论时评:“三三制”能否领衔全方位房改据报道,由3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二次房改”议案,已被列入本次人大会议的正式议案。在这份议案中,主见由政府主导供应房屋住房效劳,供给对象是城镇人口和中等收入家庭,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加”。媒体报道显示,“二次房改”被列入正式议案引发了网友热捧,许多人都期望议案能够早日变成现实,并因此彻底...
申论时评:“权为钱所用”皆因权大于法据《新京报》5月5日报道,因一起土地纠纷,河北省灵寿县6名农夫被抓,在不符合羁押条件的状况下被警方收押,缴纳保证金后才获释。随后,灵寿县公安局原法制科长称6人的拘留证为假,并爆出公安局制作的两本拘留证台账,一本用来应对检查,一本则不入存根,便利“敏捷执法”。这则新闻读来令人心寒,一个以维护法律尊严为天职的执法部门却公然践踏公权和法律,原来应当“权为民所用”却变成...
申论时评:破除地震谣言关键在普及防灾抗灾知识北京市地震局15日表示,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北京局部地区消失地震谣言。经北京市地震局分析会商,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正常,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请广阔市民不要信谣、传谣,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地震谣言的消失,一方面是局部人群心理恐慌,另一方面则暴露出人们地震学问的缺乏。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民众的防灾抗灾学问普及和科学防患意识却很薄弱,培训也不够到...
申论时评:漠视收入差距扩大势必积聚社会风险“阻碍重重”来自何方?其中之一是国有垄断企业。新闻中说:一位参加《工资条例》制定的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该条例遭受了来自垄断行业央企的竭力反对。很多网站据此提炼新闻,标题径直改为《遭国有垄断企业反对,年内难出台》,国有垄断企业遂引来了网民骂声一片。《工资条例》出台的阻力许多,单单把矛头指向垄断国企,有将简单的事情简洁化之嫌,但网民的生气也并非无的放矢,由...
申论时评:经适房声誉应以严苛的管理维护其一,加强准入治理。在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上,秉承“国十一条”的精神,《通知》要求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大幅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并适当扩大供给范围。这点值得确定。在详细的审核上,除了重申以前的诸多规定,还特殊规定“购置经济适用住房后,如有与其申报收入明显不符的高消费行为时,应当主动向住房保障部门做出说明,并协作对其资产进展核查、公示”。这可...
申论时评:“教改试点”仅靠地方难以成功在教改《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前一天,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沟通时,曾谈到这一问题。随后公布的文本,也提到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训练后在当地参与升学考试的方法”。这是推动训练公正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由于流淌人口巨大,可以说,没有流淌人口子女公平的升学考试权,训练公正就无从表达。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措施,这一条文让流淌人员看到了子女在当地升学的盼望,却...
申论时评:“减税提薪”考验收入分配改革的决心其实,减税也好,提薪也罢,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将其作为收入安排改革的思路提出,确实不乏新意,亦说明政府开头正视国民财宝的大蛋糕中,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比例扭曲问题。就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国民财宝安排中的现状看,三组数据的历史变化可以一目了然地提醒其中的问题:一是改革开放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都远...
申论时评:公权力是否应容忍公民的谩骂其实,警方的惩罚并非毫无依据。我国《治安治理惩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公然污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他人”固然包括执法者自身在内。但是,网民的质疑也有道理,作为公民私权的保卫力气,公权力的“防卫式”执法,假如缺乏对立法意图的充分考量和“第三方”中立程序的有效保障,就难逃脱打击报复的嫌疑。从立法上看,污辱他人的...
申论时评:工资改革的决心和路径应尽快明确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中负责收入安排改革的政策制定小组正在征集意见,下半年将制定一份完整的收入安排改革“十二五”规划。若一切进展顺当,2022年3月全国期间,该规划将交由代表表决。届时,始终被认为缺少统一进程规划的中国收入安排改革,将明确方向和时间进程。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的比重,已是不需争论的问题。假如连续压低劳动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