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的各式观点和社会陋习顽疾——“那个时代”的思想者为这个时代发声资中筠发表于:2016-04-157月18日下午两点半,资中筠先生准时出现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S226会议室里。话音未起,掌声先起。落座之后,资先生语调谦和地说:“今天讲的没有很深的学术道理,都是常识和逻辑,自己的体验感想。”听罢讲座,才知道资先生的“常识和逻辑”并非所有人都能参悟透彻,也难怪作家毕飞宇形容资先生“思想是今天的,但...
中国老年人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国老年人问题的社会调查研究从一开始至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一直不能释怀。一种责任,一份牵挂,魂牵梦绕。万里行程的见闻,促膝倾心的交流,不吐确实不快,虽已过十年之久,还是要把它释放出来,无论对错与否,还望诸君指教。人如无意外,都是要老的,这是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共识。那么老年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老年时期呢?社会究竟应该对他们负起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呢?在...
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挑战2012年12月3日:《南方周末》作者:华生(东南大学教授)三十多年来,改革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口号。近段时间以来,加快或深化改革已经不仅成了民间和媒体,而且也是一些高层领导的呼吁。当然,改革在官方在民间乃至在不同的人那里其实各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今天的问题与其说要不要改革,不如说是改什么怎么改。放大一些说,现在几乎全世界都在谈改革。但对改革的理解人们则相当不同,这...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知识结构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男子服饰的变化西装、中山装、列宁装女子服饰的变化旗袍流行服饰变化的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四大菜系的形成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西餐的传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居室建筑的演进居室建筑的西化趋向特征—中西合璧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变革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等习俗风尚变革风俗变...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编写人:云正阳审核人:韩涛审批人:韩涛【预习培训】1、10分钟时间通读课本,15分钟时间结合学案梳理课本基础知识,15分钟时间完成合作探究和问题引导,并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问”中;2、重点预习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3、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基础知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以...
中国汉语的社会专用方言江湖话谚云江湖话谚云:“江湖话走遍天下,黑咕语寸步难行。”可见江湖语是流行于全国各地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覆盖面极广的一种通用隐语,是中国汉语的社会专用方言。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群体性和隐秘性。除了身在江湖的人士之外(包括少数专家、学者、语言学家),一般是难以通晓的,行家称之为“春点”或“节口”。江湖上讲究八大门:即金、皮、彩、挂、平、团、调、柳。“金”指算...
目录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未能真正实行的原因探析“婚前调查”之法理思考公民的健康权及其保障中国古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未能真正实行的原因探析尚绪芝当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即从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之后,社会生活在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婚姻制度方面亦是如此。虽然在古代社会法律很早就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但是在古代社会的生活实践中盛行的确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笔者初步归纳出如下原因...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摘要:公民社会组织在维护经济公平、推进民主法治、调适社会冲突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其日益凸显的功能,学者们便对公民社会组织形成了一种“视域偏好”,即片面强调公民社会组织发展,而相对忽视对其缺陷和失灵问题的研究。同时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缺乏理性和自觉的理论认知将会导致学术的研究偏执一端。因此,当下开展对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反思省察便成了一种...
中国法治社会新常态的必然性研究吴才礼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专题研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建设的问题,法治新常态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其必然性在于:它是法制的内涵和长期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民法治观念的增强加速了法治的进程,党的领导是法治常态化的根本保证。关键词:法治社会;常态...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本科班学号:201112220116姓名:许鹏飞指导教师:徐进成绩:完成时间:2013年9月---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许鹏飞【摘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
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比较前言:当代中国人际关系是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于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作为个人我们有必要对自身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建立和发展适应转型社会需要的新型人际关系。关键词:社会转型;...
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之我见吴爱峰(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从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环保价值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的显著价值。关键词:草木染艺术价值:J52312文献标识码:B:1671-4024(2011)01-0079-04OnValueofChineseTraditionalVegetationDyeingArtinContemporarySocietyWUAifeng(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Dazhou,SichuanFromthreeaspectsofaesth...
自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加剧,社会阶层化的空间化进程加速,城市空间急剧分化。社会矛盾也常常会体现为空间资源分配或争夺的矛盾。社会群体的差别正越来越体现在其所聚居的社会空间差别,无论是就物质空间、文化格局还是行为模式来看,差别、分异、破碎化的新格局正在产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中国城市社会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
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张翼2013-1-2116:35:52:《中国社会科学》(京)2005年04期第115~129页【作者简介】张翼,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内容提要】本文将客观阶级和认同阶级都视为行动阶级生成的动力学变量,改进了单纯以“结构”论述阶级变化的研究。作者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当前省会城市的阶级阶层冲突意识。分析显示:(1)那些收入并不低但却在参照...
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的演变——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的研究谭建光朱莉玲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研究所一、研究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当代中国大陆志愿事业的发源地之一,1在20多年的志愿服务探索、发展、转型过程中,与社会政策的产生、调整、发展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值得关注和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躁动不安的中国社会如何安静下来?作者:信力建2015-05-1608:41分类:默认分类标签:社会杂谈处于转型期的问题可以理解,但如果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积累起来,得不到解决,那么最终就会造成社会失序的局面。保卫社会、重建我国社会秩序是唯一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社会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今天,我国社会转型的方向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早期的欧洲...
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写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际开幕闭幕词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契机,引导职工为改革和发展做贡献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1999年底,新世纪的前夕。全国总工会经过反复研究,提出要面向新世纪,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把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推上一个新台阶。这是一项有远见的工程、务实的工程、与时代同步的工程。它继承...
衣冠文明与中国社会变迁一、衣服的功能二、衣冠之治三、衣冠之治的解体一、衣服的功能一、1、护体御寒2、美化生活3、民族标志4、伦理政治的物化形态二、衣冠之治(一)色彩的等级政治化(二)色彩的伦理政治化(三)衣冠的等级与伦理体现(一)色彩的等级政治化1.五方、五行与五色2.正色与间色3.色彩与品阶北黑水西白金中黄土东青木南赤火五德色夏朝尚青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西汉尚赤与黄新莽尚黄东汉尚赤曹...
杨继绳:权力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固化2011年07月04日13:58读药:书中的“中等阶层”与一般所谓的“中产阶级”有何不同?杨继绳:有一本分析中国当代阶层的著作把中国社会分为十个阶层,其实他们说的是十个职业群体。职业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有很重要的影响,但将一种职业群体说成一个阶层不是很妥当的。我这本书中介绍和分析八个职业群体改革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但没有说这些群体是一个阶层。我是按五等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