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山海经”的相关文档,共123条
  •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课型:新授课执笔:曹海英审核:八年级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19.5 KB
  • 阿长与山海经(教师3份)

    主备人:蔡笛课型:新授课教研组长签字:准印份八年级语文学科班级:第小组姓名: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入。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检查预习(...

    26.5 KB
  • 阿长与山海经 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前言:文章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

    16.35 KB
  •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海星师生共用学案八年级(上)语文系列6、阿长与《山海经》学案课型:新授主备:陈水娜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时间:【目标导学】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

    24.5 KB
  •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课题阿长与《山海经》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2、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

    31.5 KB
  • 阿长与《山海经》文档

    2013---2014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阿长与《山海经》设计人:高亚静审计人:高亚静授课人:高亚静赵秦川李海飞授课时间:课型:新授安全教育:不要从窗户往外扔东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3、梳理结构,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2、梳理结构,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难点:梳理结构,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36 KB
  •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教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与安排。一、说教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关怀、理解与尊重为主题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内容的编排,...

    29.5 KB
  •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李培贤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2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欲扬先抑的写法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的...

    14.23 KB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王丽萍教学目的:1、复习鲁迅的文学常识,识记词语:掳、骇、悚、惶急、疮疤等。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4.总体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34.5 KB
  •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2.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3.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级意识,热爱劳动人民。教学重点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

    28 KB
  • 阿长与《山海经》公开课教案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八年语文田丽新2014.10.15教学目标:掌握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咸激之情。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的好处。。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长妈妈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认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提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

    17 KB
  • 阿山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型:讲读课二课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字词积累。(2)学习依据中心选材和处理材料的方法。(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情感。2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式学法,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理解走进文本。(2)通过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3)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走进阿长心灵,发现人性光辉,感受生活中质朴的爱。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学习感受...

    25.5 KB
  • 6阿长与《山海经》——教师

    6阿长与《山海经》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风筝》)以及小说(《社戏》)。2.《阿长和〈山海经〉》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填写体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若干件生活小事,运用(前后对比)、(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批判长妈妈封建愚昧的同时,更多的是讴歌了长妈妈平实、朴素的爱,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敬意。3.作...

    45.5 KB
  •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总结

    新课学习总结示范(1):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总结余道荣这是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一共31个段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首先介绍“我”的保姆长妈妈以及她的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3~29)通过几件事情展示长妈妈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第三部分(30、31)抒发对长妈妈,我的保姆的感激、思念之情。其中第二部分,(3~5)段先写令“我”“不大佩服”,甚至是...

    26 KB
  •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不要一味地去否定某个人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不要一味地去否定某个人课件wwym曾经,我学过一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讲述了鲁迅先生因不同的事件对长妈妈产生的看法。翻开的第一页,课文的内容中的“阿长”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为什么鲁迅先生称“阿长”?为什么不称“长妈妈”?即使她是鲁迅先生的佣人,那也不应该直呼她的名字吧!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耐心的读下去,便找到了问题的...

    13.41 KB
  • 阿长与《山海经》答案

    课题: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四、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阿长。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

    36.5 KB
  • 老子墨子与《山海经》渊源考证分析

    老子墨子与山海经渊源考证分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其中的《山海经》堪称中华宝典之一。但是,在先秦诸子那里,却几乎没有学者提到《山海经》,只有《尚书》、《管子》、《墨子》、《楚辞》、《吕氏春秋》、《列子》等著作里涉及到若干与《山海经》有关的内容。一、《山海经》成书过程简介根据笔者的研究,老子生于公元前592年(属龙),长期任职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山海经》一书的编纂者非...

    20.5 KB
  • 识解《山海经》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識解《山海經》中文字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爲了證實《山海經》在中華文明中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我們首先列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几種特别現象:一、如果論證中華文明源起的“炎黄二帝”始于何處記載,中華史前政權體繫的來龍去脈,百分之百的會以《史記》爲證。尽管司馬遷自述五帝本記于后曰:“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錶見皆不虚。書缺有間矣,其軼廼時時見於他説。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

    20.5 KB
  • 荒诞不经-荒诞不经山海经海外西经

    荒诞不经-荒诞不经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中文名,山海经海外西经。创作时期,先秦。属性,中国志怪古籍。内容,远古神话传说。为鸟青。赤尾。大运山高三百仞。...

    33.5 KB
  • 红山古玉文化研究》中的第一章山海经

    古玉祭祀探源作者:刘永胜王长江《中山经》曰: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共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上述经文注释:中央山脉的第一列薄山系自甘枣山开始,到鼓镫山为止,有十五座大山,长达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是众山的宗主,祭祀它用太牢(猪、牛、羊),并且要用美玉环绕陈列...

    1.05 M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