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低效率原因及中国农村合作问题探讨宋圭武【内容提要】经过分析和论证,本文认为:一,主要从偷懒和监督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公社低效率是一个伪命题,或至少是一个无意义命题。二,公社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倾斜发展战略和政策不当所致,而公社本身应承担的责任则是次要的。三,公社与承包制各有不足和长处。四,公社与承包制相比较,哪个更有效率?这个问题不是公社本身和承包制本身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要与总体制度和...
在分配制度方面,人民公社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形式篇一:尔雅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第一章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1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叫做什么?D、福利刚性2中国改革前的粮票分为几种层次的粮票?C、3经济学关注的任何变量都是什么?A、相对量4单位越小表示物品就越充足。正确答案:×5“福利刚性”的特点是:B、能增不能减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已完成1经济学就是经世致...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是如何运作的?我的老家是五十年代末成立人民公社的,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人民公社才退出历史舞台。人民公社的存续期大致应该在二十五年左右。人民公社的建制是:公社下辖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辖生产队,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最基层单位。1962年以后,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所谓“三级所有”是指农村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所谓“队为基础”就是以生产队为基本...
一、中国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践1、解放初的合作社(1)互助组的问题经过土地改革,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破天荒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多数农户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首先是生产资料普遍不足,其次是单干的生产力太低,常常因此误了农时。并且,身单力薄家底穷的个体农民也难以经得起旱涝天灾。与贫下中农的艰难境况相反,一些富裕中农,靠手里的车辆、牲畜,卖套、跑运输、揽买卖,有的开始雇工、买地,争先恐后向富农阶层迈...
?味道之人民公社?读后感范文初看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本好书,首先太自嘲,太表现,太零碎,太个人日记。其实没有那么糟糕,首先有批评的观点,再用分析结构进行包容。虽然我还没有从这本书找出值得保存的东西,但它能令学生从日常问题学会反思问题。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其中以饮食为线反思问题,有些篇章颇幽默。比方,吃饭与拉屎只要在适合的地方,就不会那么令人作呕的批评,以及强调注重心〔自己的内部〕的意义。..我也回味...
大实话终结人民公社大食堂近年来,有些饭店用了“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招牌。这在年轻人看来是件新鲜事。然而,在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的记忆中,“公社食堂”留给他们的并不是甜蜜的回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公社的公社食堂”是在所谓“***”中产生和推广的一个“新生事物”。时过境迁,两年后中央又作出决策,“人民公社大食堂一风吹”。决策的领导人经历了从热情鼓吹到冷静对...
试论人民公社体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与不足摘耍:20世纪60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人民公社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规模的农M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公社的产生,人民公社又推动了农出水利建设的发展。关键词:红旗渠;农田水利建设;人民公社中图分类号:S-9;K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42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00-03随着全球对农村...
上世纪人民公社大锅饭实拍[图集]作者:九州欢乐时间:2014-01-2409:58:451958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举行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接着下半年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中,口粮由公社、生产队掌管,农民不在自己家里吃“小锅饭”,而要一起到公共食堂吃“用一个大锅煮的饭”,一般一乡建立一社。本组图集是当时各地吃大锅饭时的现场实拍。广东番禺公共食堂才开始时候的“兴旺”...
新中国成立到人民公社前期新中国成立到人民公社前期(1949-195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旨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村土地归农民私有,由农民自主经营。到195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其后,广大农民又自发发展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等互助组织。——这是农户土地私有、个体经营、合作生产的过程。适合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业生产...
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近来才读梁文道先生的作品——?味道之人民公社?,深深为他的文笔、逻辑所折服。这本书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引出“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的意义,正是“吃〞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梁文道自谦“其实这三卷小书本来就不该出版〞,然而,和他一贯的风格一样,这批文章实在是历史、经济、政治、哲学、散...
教育回眸十六、大跃进、人民公社时的学校供稿者:张瑞英一、合校并点在公社化的时候,讲究一大二公。什么也要大,县和县合并成大县,南宫、清河、威县三县合并成南宫县;邢台专区合并到邯郸专区;小公社合并成大公社,在南宫城西70多个村合并成一个苏村大公社。那时我在陈村学校,根据上边精神,学校也要合并,把陈村附近六个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合并到陈村来,并且在校吃住,各村在陈村盘了锅头,房子不够用,陈村腾出了一些...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摘要: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浪潮。它是党和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它是在“大跃进”狂澜与“共产主义”旋风的同时在生产关系的上一次“大跃进”。它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它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只能成为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二是及大地破坏了...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互助,互利的集体经...
毛泽东城市人民公社思想的历史考察及思考1958年9月底,全国农村原有的74万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为23284个人民公社,全国农村实现了公社化。而城市到1960年5月底才基本完成公社化的过程。为什么城市的公社化要晚于农村?究其原因,毛泽东对城市人民公社的考虑与意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对发动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思考经历了一个由缓办、试办到大办的过程。(一)缓办1958年8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各协作区...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谨以此文,敬献给伟大的人民公社一.1959年到1961年,史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这时期,受不可抗拒的连年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农业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引起我国经济全面衰退。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在1959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和挑战。1959年,农村农作物受灾面积为66,944万亩[65,571万亩],受灾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42.67%,占到播种面积的31.34%。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旱、涝、雨、雹、洪、虫、病、冻、霜...
(管理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一、中国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践1、解放初的合作社(1)互助组的问题经过土地改革,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破天荒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多数农户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首先是生产资料普遍不足,其次是单干的生产力太低,常常因此误了农时。并且,身单力薄家底穷的个体农民也难以经得起旱涝天灾。与贫下中农的艰难境况相反,一些富裕中农,靠手里的车辆、牲畜,卖套、跑运输、揽买卖,有的开始...
七十年代农村人民公社的记忆-吃饭篇记忆中的那片天空是湛蓝的,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满天繁星。春天:冰雪消融,桃花、杏花、李花绽放;夏天:遍地青纱帐,蛙鼓犬吠;秋天:满眼庄稼,片片金黄;冬天:白雪皑皑,麻雀乱飞。这是七十年代,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某小屯的景象。屯子里大多都是土坯草房,我就出生在这样的房子里。去北京上大学前,我在这样的农村生活了二十年。吃饭的记忆。[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关于...
txt_比比人民公社与乡镇政府机构下的农民负担——农村减负的断想.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比比人民公社与乡镇政府机构下的农民负担——农村减负的断想特别提示:本帖只代表云淡水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