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2、品味关键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教学难点: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悲秋”情调。2、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问题情境】一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
《沁园春长沙》学案一、【课前预习案】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
《沁园春长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词的基础知识。2、诵读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握词句意思。3、反复朗读,把握诗歌内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课文助读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1976年9月9日在北京去世。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常识,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体会词中的景物,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3.感受词中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确立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远大抱负。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景物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知识准备一、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与境的结合是诗歌创作中主客观结合的结果,有无优美的意境是评价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古典诗词的精华往往都是意境完美的典范。不懂意境就不懂中国诗歌。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教师寄语: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教学目标:1、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3、推敲炼字艺术。教学重点: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体会豪情一、课前预习1、...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的总结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知识点的总结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间、地点、人物触景—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生情—以天下为己任湘江秋景图章法结构上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