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晚清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宗教虽然是作为一种信仰存在的,但它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国历史上,景教、也里可温、天主教来华后主要表现为对统治者的依附。19世纪以来,中西关系发生逆转,西方的扩张使中国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西方东渐的过程同时是中国人抗争与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与中国政治不仅会发生冲突,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调适。这种冲突与调适在不同...
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1、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1)签订南京条约在鸦片战争中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被迫开放广州、宁波、厦门、福州、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协定关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这些条约在领海、领土、关税、司法方面失去主权。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2)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
中国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始多次机会被清政府错失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有70年的历史,实际上给了清政府很多次机会,但清政府完全没有把握住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了时间。这是为什么呢?鸦片战争在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战争,它签订了一个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和几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中,一些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有冲突,割土地一割就一片,多少个城市...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小结(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及其附件(《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和《虎门条约》1843,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44)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计2100万银元;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同英国商定。(2)...
晚清政府对现代国家主权观念认知的转变王翔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晚清中国处于西方条约体系、殖民体系与东亚朝贡体系之间,其对来自西方的现代主权1]观念的态度,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转变过程。从单纯的怀疑与排斥态度,到通过主权制度捍卫权益并对之有重新认识,再到以修约为外交手段或目标进而对其适度接受这种观念上的认知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徘徊于“变与不变”的历史选...
时代“五海”撑残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海军重建1911年,在温暖的加勒比海面上,出现了一艘悬挂龙旗的奇特军舰。距离义和团之乱已经有11年之久了,离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更有16年。这样的历史背景,让每个见到这艘军舰的华人也好,洋人也好,既好奇又不胜唏嘘。正在进行环球航行的军舰“海圻”号,孤独地承载着千年帝国沉重的荣光与负担。此时正逢墨西哥、古巴等国发生排华运动,墨西哥更出现了托雷翁大屠杀,...
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三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