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农民”的相关文档,共1185条
  •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几个问题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几个问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广大农民期盼多年的立法工作已正式启动。如何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成为一部质量较高、认同度较高、操作性较强的法律,需要对涉及该法的几个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以期进一步统一认识。一、关于立法的着眼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既要基本符合国际公认的合作制原则,又要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27.52 KB
  • 关于我国农民增加收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民增加收的思考法律系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三班董学峰200903039摘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切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最根本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

    36 KB
  • 关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思1

    关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09级省函本科公共管理澄海班李秋松目前,由于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不当和标准偏低,使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并给城市化和村民自治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农民失地情况不断加剧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土地出让的市场化,使得土地的农转非进程加快。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为因素导致农民失地情况不断加剧...

    32 KB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育路径探析论文摘要: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加强农民自身教育等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动力。论文关键...

    30.5 KB
  • 关于培养新农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培养新农民的几点思考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已经铺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农民、农村是莫大的福祉。但如果把建设新农村变成一种运动来搞,认为修几条路、建几栋新房、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搞几个示范村等形象工程,新农村建设便大功告成,那对农民来说,不是福祉,而将是一场灾难...

    31.97 KB
  • 售后服务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建村[2006]30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农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提高农民住房质量,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现就加强对二层(含二层)以下农民住房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通知如下:一、加强农民住房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要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坚持安全、经济、适...

    26.04 KB
  •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丁加峰指导教师:汪晓熹【内容提要】在鲁迅著作中,有些作品是以农民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描与了20世纪初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甚至驰名世界的典型。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称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倔强泼辣的爱姑,有慷慨好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而愁苦忧郁的闰土等。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

    40.85 KB
  • 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

    目录内容提要1关键词1绪论1一、鲁迅小说中农民生活的普遍特点。1二、《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法及阿Q性格与闰土性格的比较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1三、《祝福》中祥林嫂的特点及封建制度对她的毒害。3四、少年闰土。4五、《离婚》中的爱姑形象。6六、鲁迅对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批判及通过鲁迅小说农民的特点的写作,让我们认识了改变当时旧社会的方向。6结论7参考文献7浅谈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张帮龙内容提要:鲁...

    44 KB
  • 走进农业感受农民收获的喜悦

    走进农业感受农民收获的喜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会实践体验,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活动目的1、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2、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

    14.85 KB
  • 重庆模式之农民必须退地进城吗

    重庆模式探讨一:农民必须退地进城吗?导读:近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重庆模式,西部可以打败长三角。其实,2010年以来,重庆启动公租房规划与户籍制度改革,成为其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重庆模式也引发广泛关注。但是,以重庆户籍改革为例,围绕重庆1000万农民“退地进城”的问题也引发一些争议。有学者就指出,城市化就一定意味着农民进城、失地吗?1000万农民是如何进城的(重庆市市长黄奇...

    43.5 KB
  • 运用法治手段保障失地农民基本权益的探析

    运用法治手段保障失地农民基本权益的探析摘要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经常无法得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已经愈加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农民基于土地的财产权益、生活保障权益、就业权益及其它一些相关权益因土地征用而流失,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日趋严峻。在征地过程中,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是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关键词依法征地失地农民基...

    67 KB
  • 农业增产农民能否增收?――谈“丰收悖论”

    农业增产农民能否增收?――谈“丰收悖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春雨滋润了成长中的秧苗,阳光灿烂的秋季使得农作物收割顺利,并运往市场。这一年,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到了年终,当农民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地坐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时,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家的收入其他农民的收入也都比往年有所减少。这是怎么回事?农业丰收了但...

    15.45 KB
  •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报告

    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报告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

    17.69 KB
  •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随着由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三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所以会频繁地发生涉农恶性事件,是因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减少,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各种负担。据测算,在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目前传统的种植业已经无利可图,加上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民今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收入的锐减,另一方面是沉重的负担,两方面的因素以夹攻之...

    24.33 KB
  • 2022年农民看病难贵调研报告

    农民看病难贵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效劳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暑假作业,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小组的成员利用假期的时间,前往XX省XX市村进行调研。我们着眼于村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具...

    20 KB
  • 07-忠戆农民炮打鬼神

    忠戆农民炮打鬼神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世俗的社会生活秩序一般来说靠以儒家为主的礼制来维持。《易经》是儒家经典的五经之首。但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易经》本来是一本占筮之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经过周人的改良和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占筮是中国古人进行人鬼或人神沟通的行为方式之一,所以后世研究易经的人自然与算命、预测脱不了...

    16.27 KB
  • 青海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重构

    青海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重构兰措卓玛’(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西宁810001)[摘要h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由于失地而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制度经验,提出解决青海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市民待遇[]DF02[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在农...

    145 KB
  • 培训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村

    培训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村惠民县农业局刘登林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近年来,惠民县农业局始终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初始创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科技培训,加强扶持引导,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在农业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以及...

    20 KB
  •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与破解途径_以青岛即墨市为例

    —以青岛即墨市为例刘丽琼李视友(青岛农业大学青岛266109)摘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融资不足却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文章以青岛即墨市为例,分析了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方面存在的内部筹集资金少、外部贷款难、国家补助资金作用不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增强合作社的内部融资功能、集各方力量共同解决外部贷款难FundSho...

    108.86 KB
  • 农民市民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市民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民收入对策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一伟大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正在...

    20.42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