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自由流转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化研究摘要: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经营的优势,又克服小农户经营的弊端,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土地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农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的重要途径。由于农地流转存在着时空分散性、期限议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价格过高过低的不可控性以及农民中途违约的可能性等问题,农地自由流转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相衔接存在着诸...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阐析与路径选择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阐析与路径选择:未知摘要:中国的农村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安排上长期存在着效率优先于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两权分离”为代表的既往农地法律制度建构,着重“分”而忽略“统”,在发展中与宪法预设的轨道出现了偏差。在此背景下,旨在回应现实需求、推进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改革应时而出。“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中,其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将原来...
我国农地流转信托制度的建构农地流转信托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农地流转新方式,但目前我国农地流转信托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我国在农地流转信托实践中将商业信托公司的混合型信托作为主要方式,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托主要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的不当。为此,应在充分尊重市场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促进和规范;应建立混合型农地流转信托审批制度和政府农地流...
农地制度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现实约束及障碍破解摘要:本文拟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为主线,对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的现实约束及障碍破解进行论述。文章从法律制度建设、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进行了初步方案构想。最后,提出我国农地金融组织体系“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关键词:农地金融制度;模式构建;研究:F830文献标识码:A...
农地制度_论我国农地抵押制度的创新摘要:农村贷款难的原因是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土地是我国农民最大的财产,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建立我国农地抵押制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解决农村贷款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贷款抵押;民间融资;农地抵押:1003-4625(2008)07-0082-03:F830.58文献标识码:A当前,农村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按照现行的贷款规则和法律制度,...
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福利效应摘要:基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农地流转模式的比较分析,采用非实验评价策略识别农地转出户流转福利效应及两种流转模式下的福利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控制农户人力资本特征后,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效应远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而进一步运用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控制区域特征后发现,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增加值要低于市场主导型农地转出户。因此...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摘要:农地集体所有制并非农地流转和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制约农地流转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形成的障碍是农地流转市场的“低市场性”。事实上,中国尚未建成农地流转市场。这意味着出租方农民和承租方农民在农地流转中都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才是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地的流转...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摘要: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关键词:农地征收制度;宏观制度环境;城...
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趋势、路径与后果摘要:从马克思在《所谓原始积累》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来看当代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可以得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通过马克思的论述,可以发现,当时欧洲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小生产,它与今天中国农地经营的方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马克思在《所谓原始积累》中表述的一些观点出发,可以发现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具有其必然性,其路径的选择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如果处理...
单位代码:10484编号: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农地流转申请学位类别: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职称:教授定稿时间:中国郑州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了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党的农地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兼议承包制的巩固与股田制的出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至今农民仍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情况如何,决定着中国的命运。而“农以地为根”,土地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和农民的基本保障。土地制度变革及其带来的经营体制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农业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结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直至取得全国政权都与农村土地制度息息相关。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建立在贯彻实施农地政策、发...
2008博士学位论文肖绮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性变迁研究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中国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失衡引发的矛盾凸显。研究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促进制度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体性变迁为研究视角,从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相关理论出发,探...
发展权视角下农地征收补偿研究摘要:实现公平补偿是解决农地征收中现存问题并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欲达公平补偿之目的,必须明析农地价值内涵、科学测算农地价值并进而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然后将之在征收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合理分配。研究表明:农地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现状用途经济价值和发展权价值)、社会价值(粮食安全保障价值)、生态价值。农地价值各构成部分的测算应据其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如发展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DOI:10.16366/jki.1000-2359.2015.06.018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构建的阻滞与排解韦留柱,杨盼盼(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地承包经管权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在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构定过程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农氏意尽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阻...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2015-04-16贺雪峰首页字号:小中大作者:田孟贺雪峰摘要:系统研究中国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并从治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认为农村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原因和功能研究越来越清晰和丰富,当前两种主要的反土地细碎化思路——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相应不足;通过土地调整来反土地细碎化,具有可行性。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需...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以舞刚市为例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类别: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职称:定稿时间:---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了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吕晓,黄贤金,钟太洋,赵雲泰(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摘要:为掌握中国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进展,论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农地细碎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地细碎化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出已有研究的几个特点:①农地细碎化的内涵较为清晰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细碎化程度的衡量方法还需进一步深入;②目前的中国农地细...
单位代码:10484编号: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农地流转申请学位类别: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职称:教授定稿时间:---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郑州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了已经注明...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2015-04-16贺雪峰首页字号:小中大作者:田孟贺雪峰摘要:系统研究中国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并从治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认为农村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原因和功能研究越来越清晰和丰富,当前两种主要的反土地细碎化思路——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相应不足;通过土地调整来反土地细碎化,具有可行性。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需...
【法规名称】农地重划委员会设置办法【颁布部门】【颁布时间】1999-12-24【正文】农地重划委员会设置办法第1条本办法依农地重划条例第三条第一项规定订定之。第2条各县政府为办理农地重划得设置农地重划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其任务如下:一重划范围及重划计划之审议事项。二重划经费筹措及重划区负担减免标准之协调事项。三重划工程规划设计及工程预算之审议事项。四抵费地或零星集中地出售及盈余款运用之审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