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应用蔡少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脑电图室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病毒性脑炎进行早期诊断过程中,分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预后预测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3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出现异常的患者128例,所占比例为92.75%o其中...
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摘耍]冃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病戢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临床确诊的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与常规脑电图检杳(REEG)进行对照。结果REEG脑电图异常率(51.28%)和痫样放电检出率(25.00%)均明显低于AEEG(89.74%、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0.01)。AEEG监测脑电图正常8例未发牛.后遗症和死广,脑电图界常程度与预后大致平行...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应用分析【摘耍】目的分析动态电脑图监测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具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电脑图监测和动态电脑图监测,观察两种监测方式检出的轻、中、重度异常患者数及其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常规电脑图监测检出的电脑图异常患者一共有53例,检出率为61.63%;动态电脑图监测检出的异常患者一共有81例,检出率为9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电脑图...
儿童病毒性脑炎20例分析周思丞(广丙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537307)【】R512.3【文献标识码】A【】1672-5085(2013)30-0267-01【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木院儿科2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治愈19例,1例因下肢无力、功能障碍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尽早确诊及正确、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252例病毒性脑炎儿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分析王玲王淑云【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252例病毒性脑炎儿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女性患儿88例,男性患儿164例。其中6~10月份为高发时期,共有病毒性脑炎患儿175例,占总数的69.44%。不同年龄段患儿中,以3~6岁...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至8月收治的27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大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表现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呕吐,大多数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少数血糖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改变,脑电图检查可协助早期诊断。危重患...
浅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舒适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医院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30例患者则采用医院针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而制定的舒适护理。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后,观察组30例患儿中有23例患儿最终痊愈出院,6例患儿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1例患儿出现了轻...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脑电图和头颅MRI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脑电图和头颅MRI的特点。方法:对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通过汇总分析发现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变化。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热、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为其主要表现,早期出现脑电图、头颅MRI异常,且随病情好转,异常情况好转。结论:脑电图、头颅MRI表现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疗效判断指标。[关键词]病...
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6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激素、退热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479例护理体会【】R473.72【文献标识码】A【】1044-5511(2011)10-0174-01手足口病(hand,footdna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疾病。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水疱。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L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型不仅可引起手足口病,而且还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
67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治体会范三丽赵青山丙省儿童医院(山丙太原030013)【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67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甘露醇、丙种球蛋白冲击和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结果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发热、皮疹、精神差、四肢抖动等,1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U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3岁以下患儿...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王美馨赵新华郭玉玲佟丹曹秀丽(黑龙江省鸡丙市人民医院158100}【】R473.5【文献标识码】B【】1672-5085(2012)43-0296-03【摘要】目的讨论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急性期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昏迷时插鼻胃管,恢复期宜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度多的食物。给予父母心理支持及指导照顾方法。【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护理病毒性脑炎乂称日木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
急性病毒性脑炎综合征『摘要』: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直接侵及脑实质所致,临床表现是由于病毒侵犯脑神经细胞损害和炎性改变所致。临床上有时和感染后脑炎很难鉴别。造成脑炎的常见病毒包括肢节动物媒介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脑炎无特效治疗,唯一例外是应用DNA抑制剂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其余多为对症和维持治疗,本文就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致病原因,诊断、与其它脑炎的鉴别诊断及现有的治疗手段做了一个概述...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3周有/无病毒感染史。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精神改变、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3.脑电图(EEG)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4.头颅CT/MRI...
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徐娜娜翟娜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牛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