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亭惊梦》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摘要】以莱科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系统探讨了《牡丹亭?惊梦》中的“封建礼教是庭院”“爱情是春光”“女性是花朵”三个重要概念隐喻。作者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三个主要概念隐喻的起源、相似性、对汉语概念系统的建构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模因塑造作用。对中国经典戏剧《牡丹亭?惊梦》中的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证明了其认知功能的跨语共性,所揭示的思想内容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
汤显祖《牡丹亭》之“为情作使,以情反理”的戏曲观浅探【摘要】元明以来,由于重教化而轻人欲的戏曲观之影响,加上达观、李贽和罗汝芳等人在思想上的启迪,加之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汤显祖内心深处儒家救世情结的推动,使其最终走上了“为情作使”“以情反理”的道路,为戏曲创作回归到人性本身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为情作使;以情反理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
试析《牡丹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情理冲突与融合关键词:《牡丹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理、冲突、融合摘要:汤显祖和冯梦龙同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都经历了激情与消况,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们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已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牡丹亭》和“三言”中,表现为人物于情,理之中的变化。通过分析《牡丹亭》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物由“情...
丰姿与体质——浅议《审音鉴古录》、《缀白裘》中《牡丹亭》的不同刘庆自《牡丹亭》问世以来,它的舞台演出形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主要由历代艺人们所促成,其原则基本遵循了李渔改编古剧的要领:“仍其体质,变其丰姿”。清代中期的舞台演出本《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体质”相似,都沿承了《牡丹亭》原著中的骨干情节和主旨,但它们的“丰姿”(具体的舞台呈现形式)和原著相较又出现了许多的变异,所以经常被作...
不可思议的浪漫—读《牡丹亭》有感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许多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我们所熟悉的就有许多种,昆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
丰姿与体质——浅议《审音鉴古录》、《缀白裘》中《牡丹亭》的不同刘庆自《牡丹亭》问世以来,它的舞台演出形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主要由历代艺人们所促成,其原则基本遵循了李渔改编古剧的要领:“仍其体质,变其丰姿”。清代中期的舞台演出本《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体质”相似,都沿承了《牡丹亭》原著中的骨干情节和主旨,但它们的“丰姿”(具体的舞台呈现形式)和原著相较又出现了许多的变异,所以经常被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theImageofWomenbetweenTangXianzu’sThePeonyPavilionandShakespeare’sTheMerchantofVeniceAbstract:BothTangXianzuandShakespearewerethegreatestdramatistsinthesameage.TangXianzuwascalled“China’sShakespeare”.DuLinianginThePeonypavilionwasoneofthemostsuccessful,typicalandimpressedwomaninTangXianzu’sworks,soisPortiai...
《牡丹亭》的语言一、牡丹亭中的名句: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二、《牡丹亭》诗化的戏剧语言1、陈继德《牡丹亭题辞》天:“独汤临川最称当行本色,以《花间》、《兰畹》之余彩,创为《牡丹亭》,刚翻空转换...
《牡丹亭》赏析——长亭梦里空遗恨,迭罗深处泪浸衣这学期上了中外戏剧鉴赏课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有了这个契机谈下昆曲,我对昆曲不是很了解但是从《牡丹亭》这里学习到了不少。这次论文题目我颇有感触,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庆人,从小就开始接触黄梅戏,那时还以为这已经是最好的曲目了,后来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京曲、昆曲等,才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如:《天仙配》、《霸王别姬》《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