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民退”的相关文档,共8条
  •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国进民退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国进民退姚中秋摘要:现代市场制度的各种要素在中国经济过程中已经占到相当大比例。但是,国家主义的基本经济控制结构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市场化因素不过是国家主义经济增长规划可资利用的一个新工具。不要说通过经济体制制度推进其他领域变革,即便是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在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就已大体陷入停滞。经济学需要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转向,改革理论也需要放弃增长注主义意的幻觉,重新找回其曾经有过的...

    46.5 KB
  • 国进民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退

    “国进民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退【摘要】自2007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的计划。但这笔资金白分之九十流入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导致很多沿海民营企业严重受损。“国进民退”的争论此起彼伏,其到底是有利于抑或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丿力史回顾、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国进民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退,主张应鼓励...

    38.5 KB
  • 国进民退新国企倒逼新民营金融论文

    “国进民退”:新国企倒逼新民营_金融论文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9万亿元人民币,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坊间流传已久的国进民退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前讲过,国进民退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即从以往的三驾马车转变为双轮驱动,民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逐渐弱化,乃至消失。除此之外,国进民退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新国企的壮大和新民营的培育。在朱镕...

    14 KB
  • 发展文化业要警惕国进民退

    南方周末》对话:发展文化产业也要警惕国进民为记者笑蜀本文的压缩版以“文化产业如何争取光明前途”发表于《南方周末》2010年1月13口对话嘉宾: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王洪波(文化部改革办官员)吕文举(商务部特聘专家)南方周末:振兴文化产业的大浪止拍岸而来,到底会如何发展,国内外都很关注。我想能不能谈谈作为市场属性、民间属性的文化产业,到底应该怎么振兴?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王洪波:《文化产业振兴规...

    31.5 KB
  • 国进民退分析摘要

    “国进民退”观点分析摘要面对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形势下新一轮的“国进民退”现象,众多专家、学者、官员及企业家等等纷纷站出表达的观点,有观点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追”现彖,这些案例只是正常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更多的观点选择了支持民企,指责国企不按市场化规则出牌,有的则深入挖掘了政策、市场等众多深层次原因。一、“国进民退”现象的分析《新闻周刊》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小玄进行了专访(1),刘小玄从金...

    21 KB
  • 国企改革导致国进民退是伪命题

    国企改革导致“国进民退”是伪命题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进民退”的声音不绝于耳。这种国企改革导致国进民退”的论断认为,深化国企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拓展,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形成“国进民退”。这样的论断,不仅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实践基础,是一个伪命题。“国进民退”这一提法本身就值得商榷。何为国进民退”?从字面上理解,“国进民退”就是国有企业进入,民营企业退...

    14 KB
  • 关于对国进民退的思考

    关于对国进民退思考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我国的经济基础,我国实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大改造。大规模的公私合营使得公有制经济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主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我国的经济基础也逐步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适合我国当时阶段生产力的政策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极大地发展。新时期,如何处理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又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急需解决的问题。而...

    31 KB
  • 关于国进民退的一些思考

    “国进民退”论断真伪引发激辩官方表态谨慎“国进民退”真伪《屮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张伟I北京报道出乎意料,这场始H学术界的少数人的言论,竟会逐渐演变升级为事关中国是改革还是倒退的体制Z争。“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与民争利论”,自去年起便频频出现在一些学者的公开言论屮;这些极具敏感度和煽情性的概念一经亮相,就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引来很多人的附和甚至声讨。争论延续至今年的全国两会,并在此时点骤...

    70.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