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摘要: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也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传统的理解,从...
大学本科民事诉讼法备课方法研究陈娟【摘要】上好一堂民事诉讼法课的关键并不在于上课的40分钟,而在于课前的备课环节,备课要讲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的撰写、合理的课程设计、资料的搜集以及教案的撰写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熟练掌握民事诉讼法备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上课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备课方法研究D915.1-4A2095-3089(2018)35-0036-02民事诉讼法不但是教育部高校法学学...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民事诉讼法》实施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已正式颁布施行。民事诉讼法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补充和修改,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己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和审...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内容提要】从知识传统的角度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的概念、术语、原则、制度与理论框架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法典类型。它在我国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在大学学科课程中的地位,是在本世纪最初十余年间以挽回法权为主旨的立宪修律活动的直接推动下,通过日本法律顾问的讲授和留日法科学生的译释等途径,迅速确立起来的,并由此为中国民事诉讼法近代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以“诸法合体”的律典编纂方...
新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准备之若干程序规定的解释适用根据从立案到开庭审理前我国民事诉讼流程的基本结构及不同阶段,可以把新民诉法所规定与庭前准备相关的内容划分为若干前后关联的程序操作或诉讼行为。从程序法解释论的角度,对新民诉法中有关这些准备活动的条文在司法实务中应当如何解释适用展开较详细的分析讨论。涉及的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与督促程序的相互转化、先行调解的实施、应诉管辖与法院移送的关系、庭前...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的规定其次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第十九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其次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
江伟《民事诉讼法》(高教第4版)(章节题库第七章主管与管辖)【圣才出品】第七章主管与管辖一、概念题1.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西北政法2005年研〕相关试题:〔1〕民事诉讼主管〔中山大学2009年研〕〔2〕民事案件的主管〔华东政法2003年研〕答:〔1〕两者的含义①民事案件的主管,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②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两者的联络管辖与主管的关系主要...
民事诉讼法争议地关于合同履行地的规定民事诉讼法争议地关于合同履行地的规定题要第十八条合同商定履行地点的,以商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商定或者商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热门推举:诉讼时效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财产保全证据...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的规定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第十九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
民事诉讼法:关于复议的法律规定复议对象复议机关期限相关法律条文回避申请的决定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当事人:申请提出3日内提出复议申请《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
新民事诉讼法讲座心得5篇_新民事诉讼法讲座心得1_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___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实施民法典,将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并提出要将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作为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以及考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标准.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要紧紧抓...
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真题与XX乡残疾人专职委员XXX同志事迹合集XX乡残疾人专职委员XXX同志事迹XX乡xxx村的XXX同志于20XX年开始从事残疾人工作。几年来,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心系残疾人工作,关心弱势群体,认真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同时,深入基层、残疾人家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家庭,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让党的政策惠及他们每一个家庭,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离婚诉讼的影响作者:金牙大状离婚律师网负责人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法律事务部主任吴杰臻律师2015年2月4日,千呼万唤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终于面世了。作为一部有史以来最长篇的司法解释,对1992年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作出了大量的修正和补充。作为一名长期办理婚姻案件的律师,尤其关注与离婚诉讼密切相关的条文修改,发现其中有不少修订对离婚诉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对离婚案件管辖的影响...
1民事诉讼法中与民事处分原则不符之处一、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概述(一)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概念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权利。”所以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对自己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二)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内容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抽象的规范。处分权是处分原则的核...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思考[论文概要]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各国民法公认的“帝王条款”,而且随着其内涵和适用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已成为一项涵盖公、私法域的世界性法律原则。在我国,由于民事诉讼法中未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则不完善,导致大量的道德危险行为的出现,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所以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法的执行过程中非常必要。一、诚实信用原则进入民事诉讼领...
Athesissubmittedto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江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上传时间:2001-11-7浏览次数:6857字体大小:大中小从当初继受前苏联的民事诉讼法学到形成目前的理论体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已经蹒跚地走过了四十七个春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系列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的相继出台,中国逐渐步入法制现代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章调解第九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第二编...
关注民事诉讼法修改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此时此刻,有人欢呼,有人犹豫,更多的人则是在期盼。欢呼者之所以欢呼,因为民事诉讼法从1991年全面修订、取代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后,除2007年中间针对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两部分进行“小型修补”外,迄今未曾作出大的修改。而如今,民事诉讼法被立法机关提上议事日程,其喜悦心情正如久旱逢甘霖,难以抑制。然而同时,也有人频频发出顾虑之声。其缘由在于,为民事诉讼法...
第十六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及特点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失票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式,催促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申报权利,如果逾期无人申报权利或者虽有申报但被驳回,依法作出票据无效之除权判决的程序。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示催告程序是一种非讼程序,具有非讼程序所具有的性质与特征。(一)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的范围特定。就适用的案件来讲,民事诉讼法规...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离婚诉讼的影响作者:金牙大状离婚律师网负责人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法律事务部主任吴杰臻律师2015年2月4日,千呼万唤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终于面世了。作为一部有史以来最长篇的司法解释,对1992年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作出了大量的修正和补充。作为一名长期办理婚姻案件的律师,尤其关注与离婚诉讼密切相关的条文修改,发现其中有不少修订对离婚诉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对离婚案件管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