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民社会的兴起与中国法治主讲人:马长山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评议人:张志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议人: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持人:王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时间:2009年9月23日(周三)晚18:30—20:30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815室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主持人王涛:首先欢迎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来参...
城乡居民社保险实行方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政发[2022]40号〕精神,为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合并实施。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法。一、根本原那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本着“保根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根本原那么。一是坚持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与经济开展及各方面承...
第四节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实践一、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自西方掀起热潮后,迅速在东方国家引起了反响。如果以1992年邓正来和景跃进合著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滥觞之作的话,那么,我们大致可以将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2年起至20世纪末,此阶段的研究伴随着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的改革而进行,围绕着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公共政策*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5BZZ018。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霍海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种民间组织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公民社会的兴起提升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扩大了公民参与政策的范围,促进了政府政策制定模...
公民社会的涵义及基本特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32022一、公民社会的涵义公民社会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使用了“公民社会”(希腊文为KoinoniaPolitike)一词,用来指称“城邦”。在整体主义思维的支配下,亚里士多德并未区分国家和公民社会。在那时,国家和公民社会是...
法理视野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私法文化的塑造法理视野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私法文化的塑造:未知摘要:市民社会孕育了以全力为本位的私法文化的生成,促进了私法文化的繁荣。当前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市民社会正在逐步兴起,私法文化也在逐步形成,但还是远未达到人们的要求。究其原因是传统国家力量的过于强大,限制了市民社会的发展和私法文化的生成。因此,构建市民社会和塑造新时代的私法文化,就成为了我们...
近年来,网络舆论在中国的发展备受瞩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天价烟局长案、三鹿奶粉事件、华南虎事件、瓮安事件等,类似事件的出现和解决均和网络舆论密不可分在互联网上,网民针对关系到自身利益或是自己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浪潮。在针对这些公共问题的讨论中自然渗透着权利、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价值准则,表达社会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一种广泛的政治参...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现代礼仪是公民社会的教养历史上,中国曾被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然而,当今中国还没有国人大致认同的现代礼仪。公民社会不是一群没有尊严、没有教养的乌合之众能够建立的。5月4日,北京天安门举行了“首都中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暨青春奥运行动风采展示活动”,不管其具体情形如何,这次活动至少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表达文明的欲求--成人宣誓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冠礼与笄礼,即成年礼。古今中...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草根NGO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的民间社会正处于前公民社会状态,草根NGO面临着法律、人力、资金、信任、知识等五个方面的困境。作者通过介绍上海和广州的两个志愿组织案例,深入考察草根NGO中的行动者如何确立规范,如何设定发展策略,又如何建立组织框架,尤其是关注这些组织以及成员的志愿精神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如何克服困境而促成其发展。Abstract:Chinaisstillinthe...
琼海市城镇居民社会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努力建设和谐琼海,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琼府〔2011〕41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现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继承和批判前人尤其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科学阐释并创新了市民社会概念及相关理论的,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对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是指政治社会。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