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名词解释”的相关文档,共75条
  •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

    43 KB
  •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

    69.5 KB
  •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第一个十年“八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不同角度针砭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阐述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三大主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从启蒙角度抨击了旧文学之“阿谀夸张、虚伪迂阔”,认为文学与国民性是互为因果的。学衡派以1922年1月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文学革命时期的守旧派...

    26 KB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_文档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为阵地,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主要倡导者而逐渐兴起的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文化革命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个运动是广大人民受到一次深刻的民主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

    62.5 KB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是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2、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

    24 KB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3)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

    22.5 KB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2)

    1、国民革命又称平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关于革命性质和动力的思想。兴中会初创时,孙中山即提出“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的观点。同盟会成立后进一步指出:“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正式把推翻清皇朝的革命称为“平民革命”、“国民革命”,并把它与太平天国以及前代的所谓“英雄革命”区别开来。这一思想包括:(1)...

    37 KB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

    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6.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

    52.5 KB
  • 中国现代史baidu名词解释

    文史哲专业考研三部曲2010年04月19日15:01:求学|跨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市场化、商品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文史哲等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处境艰难,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强势学科的毕业生同台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文史哲专业的学生欲通过考研这块“跳板”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虽然读研为文科生提供了“二次选择”的机会,但是如何实现这个华丽的转身,却需要仔细进行策略和战术分析。第一部:如何认识你自己...

    26 KB
  •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其中《世家》、《...

    62 KB
  •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66 KB
  •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2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外贸政策也...

    79 KB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1.太平天国起义:背景:国内: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额赔款,大幅增加税收。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纷纷自发反清起义。国外:西方列强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相继走上对外掠夺道路。经过:1851年金...

    36 KB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

    b八七会议P125八七会议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

    22.79 KB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2.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

    21 KB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3

    《万国公报》:维新运动最早的宣传刊物。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由康有为、陈炽等筹集经费,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原刊末署出版日期及地点,似为两日刊。用木刻活字排印,形式与《京报》相似,托售京报人随“宫门抄”分送。1895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正式改名《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民报》: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初为月...

    95 KB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

    77.5 KB
  •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 (2)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1.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23 KB
  •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 (2)

    1.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2.林则徐字元...

    34 KB
  •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2、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

    36.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