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通信标准名词解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家参与制定通信标准的国际性组织。EIA(电子工业协会)美国的一个制定接口设备电气和功能特性标准的标准化组织。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一个颁布自己的标准的国际性专业学会。IEEE是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FCC(联邦通信委员会)美国的一个负责各州间的无线通信和电子通信的立法机构。ITU(国际电信联合会)一个基于欧洲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承诺推荐全球性传...
[题型]:名词解释题[试题分类]: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1、政治答案:在特定社会经济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分数:4难度:2所属知识点:第一篇第一章政治/第一节1.利益答案: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4分)。分数:4难度:2所属知识点:第二篇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2.共同利益答案:共同利益是在同一个...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1.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设使馆、拆炮台、禁止反帝、设外务部等。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刘黔义编1、仁政(孟子)“仁政”说: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1)“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通过恢复井田制,首先解决老百姓和国家的经济问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滕文公》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2)恢复周代的国野制度,均平赋税,建立固定税法,...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林译小说:林纾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翻译的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比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绝岛漂流记》等。有人说:“有了林纾,中国人才知道有外国小说”。他是中国最早翻译西方小说,也是当时翻译最多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小说,起到了介绍西方文学,使当时的中国人拓宽了眼界。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共计93题)1.《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中明确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仅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形式,也反对封建主义的“代圣贤立言”的内容触及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2.“八事”: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第一个十年“八事”: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不同角度针砭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阐述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三大主义”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从启蒙角度抨击了旧文学之“阿谀夸张、虚伪迂阔”,认为文学与国民性是互为因果的。学衡派以1922年1月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新编一、名词解释:1、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1917年2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5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府院之争,实质上...
1、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
先秦两汉文论名词解释:诗言志:源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合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言志”就是用诗来表达心理面的东西。具体内涵不断的发展变化。内涵:(1)“诗以言志”发端和“情志合一”的确认。在先秦起初的“诗以言志”中,人们眼中的诗,大多数是作为“用”的诗,而不是用来创作诗。朱自清在《诗言志》一文中把“诗言志”分为四个方面:一、献诗陈志,二、赋诗言志...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名词解释《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论述题:有什么答什么)1.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高邮知州。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
中国古建筑重点名词解释大全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从唐到清斗拱的装饰性越来越强,排列由疏到密由大到小。斗拱是礼制的重要体现,等级森严,同时也是建筑尺度的标准。-.2干阑式建筑: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部分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悬山顶:也是两坡顶的一种,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之外(又称挑山或出山)庑殿顶:有单檐和重檐,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所以又称五脊殿。重檐的另有下檐围绕殿身的四条博脊和位于角部的四条角脊。歇山顶:是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有单檐和重檐。重檐顶:槛墙...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中国法制史笔记(精)中国法制史笔记精讲(一)第一讲中国历代立法制度一、中国法制的起源二、中国法制的类型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每一时期,出现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不同类型的法制。三、中国历代法制的思想法制思想指导了某一个时代的法制,也就指导了某一个时代的立法和司法,所以应对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