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门静脉”的相关文档,共16条
  •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INCPH)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ICPH23例,病毒性肝炎伴失代偿性肝硬化21例。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同时分析了23例NICPH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INCPH组以女性为主,年龄较小,而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以男性为主,年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CPH胃肠道出血是肝硬化组的...

    66.17 KB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一、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

    42 KB
  • 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诊断及两次介入封堵治疗分析

    肝动脉-门静脉痿患者诊断及两次介入封堵治疗分析【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痿两次封堵术栓塞材料【摘要】肝动脉门静脉痿是少见疾病,常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累及肝脏,可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痿、肝动脉体静脉痿、门静脉肝i挣脉痿。同时部分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造影或增强CT检查时动脉期亦多发现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痿。肝动脉门静脉痿的患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脾人、腹水。常规...

    23.5 KB
  • CT测量中老年人门静脉腹主动脉管径和其比值临床意义

    CT测量中老年人门静脉、腹主动脉管径和其比值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采用CT测量其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管径及其比值的临床意义,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106例中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49例,女性组57例,将其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53例,老年组53例,对门静脉期PV、AA管径进行测量,并对R值进行计算,将所得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

    73.5 KB
  •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年

    2015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时隔7年,本指南有不少更新,本文将该指南的变化点及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本指南的更新点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诊断:旧版指南建议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而新版指南更...

    43.28 KB
  •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影像分析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影像分析张璇【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完成测量后获得的效果。方法肝移植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脾脏厚度。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速度[(21.5±5.9)cm/s]与对照组[(18.6±3.5)c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脾脏厚度[(4.4±0.4)...

    13.17 KB
  • 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

    2008The11thNationalAcademicCoferenceonPortalHypertension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邀请函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协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大会顾问裘法祖杜如昱王宇谭毓铨蔡景修大会主席冷希圣大会副主席李宏为别平杨连粤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为序)曹杰陈德陈光陈规划陈积圣陈敏山陈双杜智冯贤松高毅何裕隆洪楚原胡以则黄...

    27.5 KB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期间的体位护理方法与效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期间的体位护理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治疗期间的最佳体位护理。方法:采用分组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临床明确确诊为肝硬化门脉尚压症的51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1例坐位对照组。对照组的51名患者在常规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传统护理体位保持不变,即采川仰卧位。观察组的51名患者,在常规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白天采取90...

    56.5 KB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研究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肝硬化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及MELD分级。结果149例肝硬化患者中,47例发生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样改变、猩红热样疹及蛇皮样病变最为多见,常发生于胃底及胃体°PHG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

    34 KB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15例护理体会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15例护理体会吴伟丽(衢州市中医医院外科浙江衢州324002)【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72-02【摘要】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不明原因发热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膈下积液感染2例,腹腔内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急...

    24 KB
  • 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体会

    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体会徐明丽汪磊徐明杰(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lt;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gt;163453)【摘要】目的:讨论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护理。方法:对2011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牛明显减少。结论:精心的护理能提高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

    24 KB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李尚琴雷阳阳廖培娇王海英林平顺(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广州510080)【】R473.6【文献标识码】B【】1672-5085(2012)15-0284-02【摘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6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医疗护理情况。对术后并发症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关键词】肝癌癌栓并发症护理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创...

    24 KB
  • 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摘要:目的探讨断流与分流联合手术(联合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80~1995年我院应用断流加肠腔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全部止血,远期内未发现复发出血。随期间脑病发生率为5.6%,总病死率为26%,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下降19.58cmH2O,有利于防止出血;联合术后FPP平均为25.09±3.1cmH2O,...

    39.5 KB
  • 门静脉海绵样变西医治疗方法

    门静脉海绵样变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和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进行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1.药物治疗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使门静脉系及其侧支循环的阻力减低,内脏血管收缩,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支的血流量和压力,使出血处血流减少,达到止血效果,止血率60%左右。常用的药物有垂体后叶素,0.4µg/min静脉点滴。14肽生长抑素,首剂250µg静脉推注...

    33.5 KB
  • 门静脉高压症-卫生部112个病种临床路径集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伴(K70-K71↑,K74↑,I98.3*))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39.1,42.91,44.9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呕血或黑便,腹水。2.实验室检查:可有脾功能亢...

    55 KB
  •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沿革与思考

    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沿革与思考褚海波黄凤瑞2005-12-1313:03:00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8月第1卷第1期20世纪40年代Whipple(1945)采用分流术(门腔、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标志着PHT现代外科治疗的新开端。50年代国内兰锡纯和黄萃庭[1,2],率先采用分流术治疗PHT,后相继在国内几家大医院展开。进入70年代国内引进断流术,8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PHT外科学组成立,随之对PHT基础研究...

    19.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