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二.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四.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五.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六.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为什...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意义已经过去的20世纪,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一个凯歌高奏与艰难挫折并存的世界。世纪之初的俄国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一国独秀发展到多国实践,成为支配世界的强大力量。但在本世纪之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空前巨大的挫折。然而,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邓小平理论...
张太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1933年11月,胡适在《独立评论》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维新变法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并没有“多大的疑义”,“那时代的中国智识界的理想的西洋文明,只是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文明:精神是爱自由的个人主义,生产方法是私人资本主义政治组织是英国遗风的代议政治”。但是,“欧战以后,苏俄的共产党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人的视听;最近十年中苏俄建设的成绩更引起了全世界人...
巴黎公社运动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吗,我们的书上只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肯定的告诉你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为什么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啊,还有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区别是什么,顺便还能问下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吗?哎,心累...
_问题_意识的凸显_全球化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kdh2008年第4期湖北行政学院学报No.4,2008总第40期JournalofHubeiAdministrationInstituteGeneralNo.40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凸显:全球化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张军刚(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作者简介]张军刚(1981-),男,山东日照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摘要]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
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课程论文姓名:穆瑞卿学号:S14040334指导教师:王力年教授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15年5月12号---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
超长班线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承诺书xxxx:为深刻吸取“7.19”沪昆高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超长、旅游车辆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精神,xx公司郑重承诺在超长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1.严格落实国家两部一局《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客运车辆gps监控系统v9版本使用管理(试行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对接、优势互补。因此...
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供稿单位: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5日作者:田子渝:《武汉党史》浏览次数:2074--------------------------------------------------------------------------------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是在五四时期,正如当时《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所称颂的那样:“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根据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和消费方式进行了批判,对解决人类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不仅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层出不出,美丽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义内容以及生态主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
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毕业论文网wwbiyelunwen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作者】周由强【作者简介】周由强,中共中央党校2002级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100091【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密切相联的重大理论问题。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入党的时候,我们面对鲜红的党旗,庄重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经常地审视和自省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矫正人生的坐标。共产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机电学院机电05(1)班:杨钟成学号05024040139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前进,时而曲折行进,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历史的大道上发展。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格局变化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的吸取了新鲜和活力,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先进,推动了整个世界的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在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时间:2006-12-2809:46:免费论文网作者:未知点击:次【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化/进程/经验启示【正文】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
1、单项选择题【1080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B.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答案:C2、论述题【108074】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笔绘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出场“结合点”在农村还在城市的问题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实践论》和...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该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统一、完整地认识。毛泽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矫正作用【争鸣与探讨】马克思主义姆砖中国市场经济的矫正作用口王丽娜(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中国借助市场经济全面提升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在大规模地复制马克思早年所憎恶和批判的社会现象.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校正作用,应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吸取矫正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原则.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市场经济;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姓名:加娜尔古丽学号:1044024197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大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科学先进的时代精神。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素质培养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启示邹爱华田子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在透视这段早期传播史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将得到有益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历史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从西方思想武器库中寻找救国的武器,掀起了一场旨在引进西方“技”、“器”的洋务运动,标举起“中体西用”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