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鲁迅”的相关文档,共234条
  • 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

    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2006年9月第三期(总第71期)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JournalofHebei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Sept.2006No.3Set.No.71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刘素萍,翟思成(1.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2.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鲁迅在《风筝》中主要提出了对儿童的精神虐杀问题和中国人的健忘症问题.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弟弟般的寂寞孤独...

    29.5 KB
  • 从普通逻辑学角审视鲁迅的文学与出汗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上传、处理,尽在:shop63695479.taobao/从普通逻辑学角度审视鲁迅的《文学与出汗》1张孟根内容提要: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大师,但是他的一些杂文的逻辑严密性却是值得探讨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逻辑学教学实践,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若干逻辑知识,冷静细致地分析了鲁迅杂文《文学与出汗》在批驳梁实秋文学人性论中的几个逻辑问题,指出该文的逻辑说服力是不强的。梁实秋的文学人性论其...

    29.5 KB
  • 鲁迅的药读后感中国人的一剂良方

    鲁迅的《药》读后感:中国人的一剂良方课件wwym读完《药》这篇,我倍感悲愤。为谁而悲?为什么悲?为老栓而悲。他听信他人胡言,不惜拿出全部家底,去买一个人血馒头给儿子小栓治病,但最后小栓还是病死了。我为老栓的无知蠢笨而悲。为看客们而悲。他们当时贫困潦倒,无所事事,整日在街上看热闹,根本不知道革命者是拯救中国的,看杀人跟看杀鸡一样轻松。残忍血腥的场面非但没让他们心生怜悯和愤怒,反而令他们有...

    13.61 KB
  • 鲁迅一具大灵魂——我写“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有感

    鲁迅,一具大灵魂——我写“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有感林贤治何满子先生曾经自白说,每年必定通读一遍《鲁迅全集》。至于理由,他说是“实用主义”,除了藉此理解中国之外,“是为了使自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人不至于做得太不像话”。我虽然不及何先生的坚持,但也会不时翻阅鲁迅的书,重温他的“黑屋子”话语从中获得慰藉、勇气和思想的喻示。我和何先生有同感,发现在鲁迅身上有一种特异的力量。在所有已故的和...

    92 KB
  •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题库汇编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题库汇编

    8.66 KB
  • 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练习1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咳嗽(sòu)轻激é(捷)嘱咐(zhǔ)(fù)间(激àn)断调羹(gēng)激ǎo(绞)肉机竭(激é)力深恶(wù)痛绝阖(hé)眼疙瘩(gē)(da)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B.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重新校看了一遍,...

    95.5 KB
  •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新人教1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学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导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导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导学过程预习案一、课前导学1.复习有关鲁迅的知识。2.查阅作者萧红的生平事迹,将主要内容整理在书上。要点: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

    82.5 KB
  •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临沂第四实验小学三年九班邵光艺鲁迅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认为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所以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拼时间。他说:“...

    12 KB
  •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碳画》

    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炭画》鲁迅曾经这样说过:“旧文学衰颓时,因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他自己开始创作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②而其中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占着一席重要地位。他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显克微支”。③亨利克显克微支生于1846年,是世界闻名的小说家。190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16年...

    21 KB
  • 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

    目录内容提要1关键词1绪论1一、鲁迅小说中农民生活的普遍特点。1二、《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法及阿Q性格与闰土性格的比较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1三、《祝福》中祥林嫂的特点及封建制度对她的毒害。3四、少年闰土。4五、《离婚》中的爱姑形象。6六、鲁迅对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批判及通过鲁迅小说农民的特点的写作,让我们认识了改变当时旧社会的方向。6结论7参考文献7浅谈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张帮龙内容提要:鲁...

    30 KB
  • 鲁迅小说的的现代性

    鲁迅小说的的现代性摘要鲁迅小说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极具现代性:他写出“人”的觉醒,尤其是对女人的发现;他的孤独绝望的现代情绪流露在他的作品中。为突出“人”,他小说的艺术形式在描写人,在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上也作了相应的现代转换。关键词:鲁迅;鲁迅小说;现代性文本是一个开放性的未完成的境遇结构,它的意义不仅呈现出共有时态的多元性,而且具有历时态的非同一性。鲁迅的小说即是具有历时的审美自足性...

    37 KB
  • 鲁迅为何执着地批判

    鲁迅为何执着地批判“国民性”(温儒敏)现在有些人似乎很“爱国”,说鲁迅批判国民性把中国人说得太丑了。他们可能并不了解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的具体内涵,也不了解鲁迅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这种批判,直观地对鲁迅的批判方式表示反感,不能接受,甚至担心会丑化了中国人,伤害民族的自尊与自信。鲁迅的确毕生致力于批判国民性,这也是他所理解的实现文化转型的切要的工作。他写小说、杂文,时时不忘揭露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

    20 KB
  • 鲁迅手稿遗失问题真相

    鲁迅手稿遗失问题真相江青利用鲁迅手稿遗失问题制造大案、冤狱“文革”中鲁迅手稿遗失问题,有人撰文称为“震撼全国”的大案。此事的确云谲波诡,惊天动地。鲁迅先生夫人、全国人大常委许广平先生为此事急愤交加心脏病发作猝然逝世。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负责追查鲁迅手稿下落。杨成武又交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具体办理。江青则借此大兴大案、冤狱。一、追查鲁迅手稿成为...

    16.61 KB
  • 鲁迅生平为何不写长篇小说

    鲁迅生平为何不写长篇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和十几部杂文集,还有大量的日记、书信、翻译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鲁迅丰厚的文学遗产中,竟然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这让不少人深感遗憾。其实,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只是没有完成。第一部是历史小说《杨贵妃》。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邀请到西安讲学。鲁迅当时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来后完成长篇...

    15 KB
  • 鲁迅的人生经历对鲁迅创作小说的影响写作格式与例

    鲁迅的人生经历对鲁迅创作小说的影响》写作格式与范例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

    17.5 KB
  •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启蒙运动

    跟着“狂人”走向光明去----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启蒙运动张娇中文101班10321008内容摘要《狂人日记》作为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不仅把启蒙主题和白话现代小说形式结合在了一起,而且揭露了封建主义文化的“吃人”本质。鲁迅通过狂人眼中的世界,最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表达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史无前例的对封建制度和礼教进行揭露和批判。在那个时代,成为了启蒙的杰出代表,震撼了人们的灵魂,...

    21 KB
  • 鲁迅爱书的故事课文

    课题第一课鲁迅的故事教学内容课文教学重点1.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完成本课时的相关联系。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意图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2.能够将本课时的教学能容能够灵活的运用情感教育教育学生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爱书、护书更应该养成从小爱书、读书的好习惯。教学用具教科书、投影仪教学方法:1.提问法2.尝试法3.鼓励法4.纠正法5.领读法6.讲解法7.分析法8.举...

    31.5 KB
  • 回忆鲁迅先生说课稿

    《回忆鲁迅先生》说课材料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回忆鲁迅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我对本文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回忆鲁迅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伟岸人格\的第二篇主读课文。本单元选文通过多中文体展示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各有的感人言语,独特个性,辉煌成就;其中比较分析日常锁事表现伟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及口味文中感人之处,点睛...

    18.5 KB
  • 傅斯年、胡适、鲁迅三种不同的长征观的历史见证与回答

    傅斯年、胡适、鲁迅三种不同的长征观的历史见证与回答《大公报》对长征的报道对于长征,民国知识界看法是什么?梳理民国时人对于长征的看法,有助于我们今日更好地理解长征。《申报》对长征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界对中共形象的认识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标榜“中立”的《申报》在长征期间,对红军长征的报道经历了一个从蔑视红军力量,预言红军必定失败,到报道国民党重视红军有生力量、加紧“追剿”,再到正面赞扬...

    83.08 KB
  • 鲁迅一具大灵魂——我写“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有感

    鲁迅,一具大灵魂——我写“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有感林贤治何满子先生曾经自白说,每年必定通读一遍《鲁迅全集》。至于理由,他说是“实用主义”,除了藉此理解中国之外,“是为了使自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人不至于做得太不像话”。我虽然不及何先生的坚持,但也会不时翻阅鲁迅的书,重温他的“黑屋子”话语从中获得慰藉、勇气和思想的喻示。我和何先生有同感,发现在鲁迅身上有一种特异的力量。在所有已故的和...

    91.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