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文/新浪专栏文化谭钱理群我讲座的题目是“漫话鲁迅”。我想跟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大家都说鲁迅的作品很难懂,但它到底难懂在什么地方?有一种说法就是鲁迅作品文字很难懂,或者说它的写作背景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因为现在研究鲁迅的著作,比鲁迅的著作多得多。你随便找一本来,它就会给你介绍社会背景、有关的知识。我觉得,难就难在要真正地弄懂鲁迅很不容易。到底他在想什么?到...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由“变”看鲁迅小说《故乡》的创作意图姓名:田芳红学号:051030636指导老师:李克荣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年秋学校:陕西电大咸阳分校时间:2007年3月20日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由“变”看鲁迅小说《故乡》的创作意图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小说《故乡》中的典型人物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分析,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而揭示了《故乡》的创作...
24c9c3f7-35e9-485c-bc0c-e53ba779c5ef.doc-1-24c9c3f7-35e9-485c-bc0c-e53ba779c5ef.doc-1-主要著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
两颗伟大心灵的呼应---比较吴敬梓《儒林外史》和鲁迅小说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200101班张美云指导教师:杜改俊摘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小说专著,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他们相距近两百年,但笔下的知识分子却打着相同的精神烙印:封建科举的痴迷者、封建制度的反叛者、追寻理想的失意者、信念不灭的坚持者形象。他们对知识分子心理历程刻...
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小说观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有宏博和深邃的学养,治学的领域也相当宽广,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而且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与鲁迅相比的,只有唐代的一个韩愈。他们两人性格相同,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也是相同的,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和他比拟了。”鲁迅给近代人的印象之...
2013-09-16第162期远离乌托邦:告别鲁迅式的国民性改造近日,鲁迅的《风筝》退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引发了较大争议。有人不满,有人赞同,观点各一,争论颇为激烈。有不少人认为鲁迅的文章富有批判精神,对国民性的探讨鞭辟入里,至今让人警醒,不应退出中学教材。之所以至今令人警醒,是因为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至今也未得到改变,今人读鲁迅的文章依然脸红、心跳,由是认为鲁迅的国民性改造还是未竟之业,但是,这真是中国...
内容摘要:贯穿鲁迅的一生,他不仅对美术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浓厚兴趣,而且在中国现代美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倡导这两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一切对他的文学创作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又在他的创作文本上留下怎样的印痕?本文以独特的解读方式,发挥出高超的想象力,将《故事新编》的文学语言转换成绘画语言,进行一种细致、丰富的揣摩、品味,表现出一种文学与美术上的相通性和鲁迅艺术上卓越的成就。关键词:鲁迅《故事...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史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许光平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1918年,许广平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次年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1927年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解放后,许广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第四章《卩内喊》、《彷徨》的基本内容《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它收录了写于1918——1922年的十四篇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1923年8月,由新潮社初版时,除上述十四篇外,还收有一篇《不周山》。1926年lO月《呐喊》第三次印刷时改由北新书局出版,1930年1月北新...
第九章鲁迅小说与阿尔志跋绥夫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创作过一些反对沙皇专制的有进步意义的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成为颓废文学的代表。十月革命后流亡波兰,死于华沙。鲁迅前期译介过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短篇小说《幸福》、《医生》等,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丁加峰指导教师:汪晓熹【内容提要】在鲁迅著作中,有些作品是以农民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描与了20世纪初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在人生海洋中的呻吟和挣扎,塑造了许多真实的农民形象,甚至驰名世界的典型。在这长长的农民形象的画廊中,有以精神胜利法著称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倔强泼辣的爱姑,有慷慨好客的六一公公,有背负着生活重担而愁苦忧郁的闰土等。对他们的描写,鲁迅多是撷...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静农兄弟: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
【读野史华章数风流人物】15、一本影响鲁迅一生的书1894年,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把在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结集为《中国人气质》,也译为《支那人气质》。该书一经出版,反响热烈而又久远,一时风靡西方世界。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史密斯的信中说:我很快乐地读了你的两本大作,迥非其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对我说,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出版物中,尊...
《湘灵歌》鲁迅悼湖湘英烈暴红博1931年8月10日,上海《文艺新闻》第22号以《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为题,发表了鲁迅的三首诗。诗前加有编者按:“闻寓沪日人,时有向鲁迅求讨墨迹以作纪念者,氏因情难推托,多写现成诗句酬之以了事。兹从日人方面,寻得氏所作三首如下;并闻此系作于长沙事情后及闻柔石等死耗时,故语多悲愤云。”其一为:昔闻湘水碧于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装成照湘水,皓如素月窥彤云。高丘落莫竦中...
施蛰存评鲁迅小说引风波:被指心存芥蒂施蛰存【关于作者】黄恽,藏书家,著有《蠹痕散辑》等。几十年后的回忆《施蛰存文集》中有一篇《怀开明书店》,谈到他与开明书店的关系,有很多掌故可资谈助,读来真是兴味盎然。这篇写于1984年12月10日的回忆,里面还写到他与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创办的《国文月刊》的一点故事,文字较长,却值得我全部录入如下:一九三九年,我在昆明云南大学。吕叔湘刚从英国回来,也在云南大学任...
张承志:鲁迅之后最伟大的理想主义作家我身上的某种气质让我难以融入这个时代、这座城市难以融入势利的文人学士们中间去一九八九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这座最高学府的时候有人说我是一个天生的解构主义者理解张承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难题多少年来我一直抗拒着他始终回避着他在张承志极力要成为一个强者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弱者也有人读出了我的文字中间迥异于张承志的不屈不挠的反讽二〇〇五年当我突然面对可怕的处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