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鲁迅”的相关文档,共234条
  • 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

    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摘要:凡是成功的小说,小说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是作家思想的集聚,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阶级色彩,而且铸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让人记忆犹新。其中,阿Q是典型代表。关键词:阿Q、麻木、愚昧、精神胜利法鲁迅是新时期小说的开拓者,是当代文坛备受尊敬的作家,鲁...

    17.5 KB
  • 鲁迅小说艺术形象的造型特色及其成因

    鲁迅小说艺术形象的造型特色及其成因内容提要鲁迅小说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这一点被许多评论者所忽略。而这一特征却是构成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的重要因素。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点的形成与鲁迅浓烈的黑白木刻情结密切相关。黑白木刻情结产生自鲁迅全部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追求。长期以来,无数的专家学者对鲁迅小说艺术形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总结了许多的特点。但是,人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极为...

    25 KB
  • 鲁迅小说文化价值2

    孤独者的形象及其文化价值——走进鲁迅小说的孤独者形象世界2009级一班巩小妮摘要:鲁迅小说的人物大都是孤独者,尤其读鲁迅的孤独者系列小说,蕴藏着弥足珍贵的思想理论资源。鲁迅小说的意义绝不仅局限于文学层面上,而更多的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他对当时中国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的哲学思考。解读鲁迅小说,我们可以从中体察到他那双冷眼观世界的无尽悲情和倾诉孤独的悲悯情怀,探讨鲁迅小说的孤独色彩以及鲁迅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31 KB
  • 鲁迅小说关于女性解放的思考

    鲁迅小说关于女性解放的思考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已成为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甚至包括女性自已也沉溺在此常规文化心理下无法自拔,面对封建礼教的摧残和压制,即使接受过新文化思想熏染过一些新女性也如此。鲁迅先生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用犀利的笔触和深沉的思想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悲剧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鲁迅的作品在...

    18 KB
  • 鲁迅小说的抒情语言

    浅谈鲁迅小说的抒情语言摘要:本文从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中选出抒情语言来论述,用作品本身的实例,从以事显情,以景写情,心里独白三个方面论述鲁迅小说语言的抒情特点,力求言简意赅,不枝不蔓,使读者在阅读本文时有所启迪。关键词:浅谈鲁迅小说抒情语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是优秀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他的小说,唤醒了沉睡的人民,深刻的描绘了近代中国国民灵魂,塑造了“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借以振奋民...

    15.5 KB
  • 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

    目录内容提要1关键词1绪论1一、鲁迅小说中农民生活的普遍特点。1二、《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法及阿Q性格与闰土性格的比较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1三、《祝福》中祥林嫂的特点及封建制度对她的毒害。3四、少年闰土。4五、《离婚》中的爱姑形象。6六、鲁迅对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批判及通过鲁迅小说农民的特点的写作,让我们认识了改变当时旧社会的方向。6结论7参考文献7浅谈鲁迅小说的农民特点张帮龙内容提要:鲁...

    29.5 KB
  • 鲁迅小说的的现代性

    鲁迅小说的的现代性摘要鲁迅小说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极具现代性:他写出“人”的觉醒,尤其是对女人的发现;他的孤独绝望的现代情绪流露在他的作品中。为突出“人”,他小说的艺术形式在描写人,在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上也作了相应的现代转换。关键词:鲁迅;鲁迅小说;现代性文本是一个开放性的未完成的境遇结构,它的意义不仅呈现出共有时态的多元性,而且具有历时态的非同一性。鲁迅的小说即是具有历时的审美自足性...

    37 KB
  •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摘要]鲁迅既是文坛巨匠,又是一面民族旗帜。鲁迅先生短暂的一生,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近千万字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他的为人,他的思想,影响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祝福》是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犀利批判,同时表现了对他们的深沉的爱,代表了迄今为止文化启蒙的最高成就。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

    38.5 KB
  • 鲁迅为何执着地批判

    鲁迅为何执着地批判“国民性”(温儒敏)现在有些人似乎很“爱国”,说鲁迅批判国民性把中国人说得太丑了。他们可能并不了解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的具体内涵,也不了解鲁迅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这种批判,直观地对鲁迅的批判方式表示反感,不能接受,甚至担心会丑化了中国人,伤害民族的自尊与自信。鲁迅的确毕生致力于批判国民性,这也是他所理解的实现文化转型的切要的工作。他写小说、杂文,时时不忘揭露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

    19.5 KB
  •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节选)王瑶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于本世纪初他在日本留学的时期。这是有它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的。经历了家境破落和接受了如《朝花夕拾琐记》中所写的那种晚清学堂教育的青年,怀着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来到了东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热忱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那里大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吸收了丰富的近代思想文化的养料他接触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16 KB
  • 鲁迅说:帝国主义是一定要进攻苏联的

    鲁迅说:帝国主义是一定要进攻苏联的闲暇时,翻开鲁迅的书随意读了一点。1932年5月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我们不再受骗了》,开头一句就是“帝国主义是一定要进攻苏联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如此肯定地这么说呢?因为先生认识到,“苏联愈弄得好,它们愈急于要进攻,因为它们愈要趋于灭亡。”这是鲁迅先生的哲学思维,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蒸蒸日上的苏联成为帝国主义的眼中钉。帝国主义害怕苏联的强大,害怕苏联动摇它们的根基,...

    12 KB
  • 鲁迅生平为何不写长篇小说

    鲁迅生平为何不写长篇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和十几部杂文集,还有大量的日记、书信、翻译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鲁迅丰厚的文学遗产中,竟然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这让不少人深感遗憾。其实,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只是没有完成。第一部是历史小说《杨贵妃》。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邀请到西安讲学。鲁迅当时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来后完成长篇...

    16 KB
  •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

    今年文化教育界里有一个讨论得非常热烈的事件,那就是在中小学教材里,减少了鲁迅文章的数量。给出过太多理由,如文章本身的战斗性,语言的陌生化,时代背景的疏离感等等。但在网络上另样的解释却是,我们有些人经过这么多年才弄明白过来,鲁迅到底是在对哪些人一个也不愿意宽恕。其子周海英在某书中假设鲁迅活到建国后的命运,提及到毛的一番评价,表达出的信息是何等地令人痛心疾首。(也有人质疑周海英这一说法:要么坐牢,...

    20.72 KB
  •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鲁迅的生活背景,鲁迅的生活环境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鲁迅的生活背景,鲁迅的生活环境2006-12-0209:26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鲁迅的生活背景,鲁迅的生活环境,鲁迅的生活年代背景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

    19 KB
  • 鲁迅经典的精神语录

    鲁迅经典的精神语录.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

    28 KB
  •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刘群【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如果遵循传统的文学观念看待现代文学,那么30年(1919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公认为是开始于鲁迅的《狂人日记》,而大体终止于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孤岛”文学。许子东戏称是从“呐喊”到“流言”。鲁迅无疑是个辉煌的开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极十里洋场的张爱玲似乎只是这一阶段里无足轻重的尾巴。把她和鲁迅一起比较,好像很是抬高了张爱玲的历史地位。80...

    18 KB
  • 鲁迅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鲁迅对现代文学史的贡献:狂人日记是中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以其全新的创作方式新颖的小说形式,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独特的意识流的手法,表相出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凸显了中国现代人的初步觉醒,小说已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标志着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的成熟.其次,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呐喊彷徨小说集也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不但成为现代小说的开端,而且是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0.95 KB
  •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有不少学者探讨鲁迅先生的学术研究方法,其中以蔡元培先生在1938年版《鲁迅全集序》中的概述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

    26.81 KB
  •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形成

    一、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形成(一)鲁迅个人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鲁迅后来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贿赂案入狱,父亲周伯宣被革去生员头衔,从此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母亲带着年幼的周家兄弟到亲戚家避难,那些势利的亲戚居然说他们是“要饭来的”。父亲得病后,小小的鲁迅有三四年的时间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从比自己高出一倍的当铺...

    22 KB
  • 鲁迅爱书的故事课文

    课题第一课鲁迅的故事教学内容课文教学重点1.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完成本课时的相关联系。3.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意图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2.能够将本课时的教学能容能够灵活的运用情感教育教育学生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爱书、护书更应该养成从小爱书、读书的好习惯。教学用具教科书、投影仪教学方法:1.提问法2.尝试法3.鼓励法4.纠正法5.领读法6.讲解法7.分析法8.举...

    31.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