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谁?——读刘小枫先生《尼采是谁?》有感“兼以《论语》为文本摘要:今天看来,孔子是谁似乎已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本文通过对一部《论语》的细读、详解、体认和感悟却认为,其实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是很成问题的。而且在本文看来,《论语》中所见到的“孔子”,无疑乃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绝无仅有或惟一的孔子,也是与今天的我们并无太多不同的有血有肉、曾经年轻终而至于“道成肉身”的本己或属...
东方论坛2010年第6期质疑刘小枫博士的《沉重的肉身丹东与妓女》李士勋摘要:刘小枫博士《沉重的肉身》一书传播甚广,但其立论之根据《丹东与妓女》部分却颇多漏洞。特别在毕希纳之死和丹东之死以及“自由和妓女是世界上最无情义的东西(dieFreiheitundeieHuresinddiekosm叩cdjtischstenDingeunterderSonne)’这句话的译文产生了错误,他的“卖淫是一种个人感觉偏好”的结论更是过于偏颇。关键词:毕希纳;法国大革命;丹东;妓女...
刘小枫: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二十一世纪》2001年第4期总66期一「现代性」之外没有立场?时下学界流行「多元现代性」提法,批判或抵制所谓普遍主义的「现代性方案」。甚麽叫「多元现代性」?一种朴素的理解是,所谓「现代性」已经被西方国家的「现代性论述」占据了,非西方国家并非一定要、甚至不应该唯西方的「现代性」方案马首是瞻。比如说,中国、印度或者东亚应该有自己的「现代性」。「现代性」是多元的,意思是说,不...
刘小枫: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1913年──中国闹“共和”革命后的第三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张君劢为外蒙问题在报上攻击中华共和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没法呆了,于是跑去德国柏林念书。到欧洲留学,机会难得,张君劢想,当然得习点欧洲的学问,而非梵文或突厥文什么的──便选择了法学和经济学。在开往欧洲的火轮上,置身大海变幻的波涛,张君劢脑子里也许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已闹过“共和”革命,德意志还是帝制,按理说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