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视野下的三农问题历史的沉积与现代趋向当“三农”问题构成制约中国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时,对它的关注和寻求解决之道的现实需求,也敦促学术界对其进行学理或学术层面的分析。诚如已故历史学家张荫麟说:“我们的历史兴趣之一是要了解现状,是要追溯现状的由来,众史事和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GeneticRelation)有深浅之不同,至少就我们所知是如此。按照这个标准,史事和‘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愈...
历史学考+选考考试标准必修第一册专题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必考加试古代中国一、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b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代“刺史”的设置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④元朝行省制度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bbbbd⑥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
2022年历史学考研复习已经开始,在此整理了2022考研历史学笔记:中国通史之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希望能帮助大家!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59,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系统发掘,夏文化。兵礼器(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骨,陶窑,农业工具原始,陶酒器,贝,墓葬分化,宫殿,建筑群。夏商周断代工程:人社自结合,科技手段,学科交叉,解决年代,96-00。夏朝的巩固和发展自禹始,入文明,奴制立,都阳城,迁阳翟...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知道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了解明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识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物种的引进、商帮的出现探究明代的社会经...
历史学本科学生史学论文写作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创新[摘要]在高等院校,历史学本科学生史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形成是历史学专业发展、提高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创新,“123”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模式之一。[关键词]史学论文写作改革创新模式[]G642[文献标识码]A[]2095-3437(2014)04-0121-02在高等教育中,历史学科是基础之一...
“临摹法”在历史学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训练中的运用张文伟(上饶师范学院史地系,江西上饶334001)摘要:“临摹法”是根据史学特点,通过史学论著的阅读、缩写、改写或模仿写作史学小论文等方式,以培养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感受、熟悉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规范,从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早期论文写作训练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历史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临摹法”;...
历史学论文•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硏究特色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史,郭沫若是成就最为卓著、影响最为深远因而最引人注目的巨匠之一。郭氏学术硏究的鲜明特色是原创性,治学与明道统一,实证硏究,是21世纪的中国史学应当切实继承和发扬的。【关键词】郭沫若/学术硏究/特色【正文】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25(2002)01-0020-05站在新千年的开端冋首中国20世纪学术史,郭沫若是成就最为卓...
历史学论文■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下)【内容提要】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史学的发展方向近百年来,中国古史学的主旋律是疑古思潮,不过,发生于此期间的一次次考古发掘却伴奏出另一种音符,大批岀土文献强烈震撼着疑古大厦的根基。终于,李学勤在世纪之交响亮地发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呐喊。然而,“走出疑古时代”后又走向何处?中国古史学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史学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释心占,,提起“疑古、“信古这类概念,其实有许多似是而...
从彷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史学与史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如何,内在协调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是一种什么力量能够将现代人文活动的两个领域统合到一种社会文化力量中,跨越真实与虚构、知识与想象?葛兰西的“有机的意识形态”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理论,为阐释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与历史剧创作之间的复杂的历史关系,提供了富于启示的视野与方法。从历...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独霸亚洲“大陆政策”。2、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东北)与日本利益相关,日本采取断然措施维护在满利益。3、1931,9,18(“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
新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发展趋向小议全球化与历史研究的多样性【编者按】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史学将如何发展,更牵动着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心。最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几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刊集中发表这些卓有见地的观点,相信...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摘要: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胡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吋期以中国近代史作为战斗武器,“以史论政S同吋用唯物史观观察近代中国,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1949年以后,他推重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著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规范的一系列重大认识,在推动创建科学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以史论政,,到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创...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目标分解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2.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的表现及“文革”期间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成就3.了解“二为”方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取得的成就4.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百...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学习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
历史学专业毕业生面试的自我介绍第一篇:历史学专业毕业生面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我名字叫好范文。钻研专业,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标。在基础知识方面,我重点学习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知识,翻阅大量的历史书刊,熟练掌握了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我又广泛阅读文史哲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面对知识时代的冲击与挑战,我还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之中。广泛的兴...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刚性体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同丁•西欧的封建社会,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西欧的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分封制,而分封制在中国,即使存在过,也只是商周;经过秦汉,到了魏晋南北朝,“虽有若干封建因索,已非封建制度雹①至于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两朝,“中央集权,所有的法制全国一律,皇帝向全民抽税,凡有职能的官位不能遗传,除了皇位Z外,能...
毕业论文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真相宣传报道史料札记2014年6月25日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真相宣传报道史料札记[论文关键词]中外记者;红军长征;宣传报道;范长江;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论文摘要]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徳加•斯诺于3.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
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研究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逃不掉躲不开的趋势了,全世界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全球化的可能性和为什么的问题,全球化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U经逼迫我们去面对,面对新的世界,同时面对我们自己,到底处在这个所谓“地球村”中的我们,有个什么样的昨天。李慎之先生生前一篇文章里分析得很透彻,全球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在我看来,美国化,不迅西化,西方文明与美国文明不是同一的概念,西方文明是一种根源于...
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摘要: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胡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近代史作为战斗武器,“以史论政同时用唯物史观观察近代中国,提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1949年以后,他推重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著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规范的一系列重大认识,在推动创建科学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以史论政到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