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推荐⋯⋯⋯⋯⋯⋯⋯⋯⋯⋯⋯⋯⋯⋯⋯⋯⋯⋯⋯商鞅变法聚焦考点☆巩固基础1、时间:公元前356年2、主持人:商鞅3、变法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名校名推荐⋯⋯⋯⋯⋯⋯⋯⋯⋯⋯⋯⋯⋯⋯⋯⋯⋯⋯⋯秦朝的统一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秦的统一过程:1.过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完成统一。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阳4.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5.秦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6.秦统一的意义: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
⋯⋯⋯⋯⋯⋯⋯⋯⋯⋯⋯⋯⋯⋯⋯⋯⋯⋯⋯⋯⋯⋯⋯名校名推荐⋯⋯⋯⋯⋯⋯⋯⋯⋯⋯⋯⋯⋯⋯⋯⋯⋯⋯⋯经济全球化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经济全球化趋势:1、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
⋯⋯⋯⋯⋯⋯⋯⋯⋯⋯⋯⋯⋯⋯⋯⋯⋯⋯⋯⋯⋯⋯⋯名校名推荐⋯⋯⋯⋯⋯⋯⋯⋯⋯⋯⋯⋯⋯⋯⋯⋯⋯⋯⋯辛亥革命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组织准备: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大大...
整合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李国杨【摘要】历史课堂的学习跨越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于不同的维度内学习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色、人物及风俗习惯。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有限的课程教材。无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结合诸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校内资源,并且应用较为丰富的网络多媒体等资源辅助历史教学的开展。此外还需要整合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学生历史探究能力。【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整合探究能力...
这个历史挺靠谱读书随笔5篇历史学习经历了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也就是先要掌握一些硬性知识,然后灵活运用.欢迎阅读.随笔1【状元寄语】要想学好历史,背书是王道.认真读书,大字细背,小字细看.建议第一遍学习时配备一本同步参考书(此时不建议配备总复习型的参考书,太广太空,抓不住细节),每一节背一遍后关上书看参考书,不管是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填空,或是例题讲解,请细细品位,之后再做题,大题也请写出答案,不要光做选择.将重点用...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郭燕燕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意识林芳摘要: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家国情怀”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重点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意识。Key: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
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开展课堂探究的基本技巧摘要:探究性教学在我们的高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开拓,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在不断地促进学生围绕着探究性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探究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总结了一些基本的课堂探究的技巧,今天,我就來谈一些这些具体的课堂探究基本技巧。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开展课堂探究;基本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
教材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摘要]《美国的诞生》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作为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3课内容,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配存7张图片,教师在讲解美国的诞生历程中可依据这7张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对图片的解读中了解美国诞生的历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活动目的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源自由当秦朝说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秦始皇声振宇内!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地位分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第11课《百家争鸣》——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教学难点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课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
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难点: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5分钟)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西汉新课标第一网1.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2、西汉时,为解决王国问...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1、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哲学的诞生、自然哲学、泰勒斯、智者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了解苏格拉底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2、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二、能力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究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关系的能力。2、引入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
有关扶不起的阿斗历史典故飞飞的有关扶不起的阿斗历史典故阿斗,刘备的儿子。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成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帮助和教育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今日,人们便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今日我就来共享一下历史典故:扶不起的阿斗,信任各位读者会有兴趣。历史典故:扶不起的阿斗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
搞好课外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历史成绩高伟强(新郑市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新郑451100)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新课改已经进行几年,历史教学也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历史教学活动也变的丰富多彩,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课书都设计的有活动课,课外的历史教学活动也尤为重要,就如何做好课外的历史教学活动,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历史课外教学活动的途径很多,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课外历史教学活动乂...
第10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二战开始后,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B.德军偷袭波兰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顺序是()①太平洋战争爆发②苏德战争爆发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3.下列国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先后顺序是()①英法②美国③苏联④德国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
第10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列颠空战、巴巴罗萨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全球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意日等国进行的是以侵略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这充分表现了法西斯国家的残暴本质。了解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德国发动不列颠空战以及苏德战争与太...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设计一.选择题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