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半年期末历史题免费试卷1、选择题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建立B.隋朝统一全国C.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D.隋朝灭亡【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因此②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隋朝统一全国,B项符合题意;...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卷首寄语:同学们,历史已经伴你学完了全册书的知识,那些智慧的积淀,文明的灿烂,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你的生命。在这里,让我们扬起风帆,重新遨游广博深邃的历史海洋,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
中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训练题及答案1.五一长假,池帆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c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bA.火的使用B.农业生产的发展C.能建造房屋D.使用陶瓷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b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
8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1、中国共产党遭受过哪两次挫折?如何挽救的?(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为挽救革命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建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2、新民主主义...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范围。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
初二下半年期末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A.B.C.D.①③②③③④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①排除;土地改革不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②排除,所以排除ABD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
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中考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可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周”和材料中的大意可知,这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后,诸侯必须承担对天子纳贡等义务。A项...
广东省汕头市金禧中学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此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④使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奴隶主的土...
20XX年上期高一级第一次质检历史考试题皇华中学20XX年上期高一级第一次质检历史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这一现象表明明朝后期A.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被打破B.封建君主制...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摘要]纵观近20“年来的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大致经历了材料+”“标题式作文、材料+”话题式作文、“”“”“纯材料作文(即新材料作文)、材料+”“探究方向式作文(即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或干脆叫做新新”“”“”“材料作文)等几个阶段。要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应了解新新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时评”类作文的区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原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
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维护民族利益的不同方式2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3辛亥革命中对学堂的保护4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5近代金融资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6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的思想特点8孙中山的民族主义9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
广东省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A.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
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北京人的猎物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他们处理猎物时可能使用()①石锤②陶盆③骨针④火A.B.C.D.①②①③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学会使用和长期保存火种(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因此北京人处理猎物时可能使用①石锤、④火。选项C符合题意;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生活工具,②排除...
山西省临汾市甘泉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佛教的广泛传播参考答案:A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学校:年级: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A.邓小平B.毛泽东C.孙中山D.江泽民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2015年湖南株洲中考)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日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是()A.黄继光B...
2012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卷(四)(第11课~第13课)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共同繁荣2.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杰出代表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孔繁森3.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A.大杂居B.小聚居C.以汉族为主体D.相互依存,不可分离4.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A.5个B.6个C...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教案设计八年级上册历史考试教案设计1一、教材地位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从鸦片斗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化,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改变的一些状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改变紧密相关所以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达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A.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B.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C.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D.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2.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