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史”的相关文档,共8159条
  • 隋末历史的真相与本质

    1、治与乱循环的怪圈纵观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便能发现历朝历代无不陷入兴衰交替的怪圈,无一不是从开国之初的生机勃勃,走向终结时的民不聊生。其实出现这种规律的交替并不奇怪,核心原因就在于两者:人口变化和财富兼并。新王朝在战乱中诞生,人口在战争中锐减,而土地又刚刚被重新分配,比较平均合理,所以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但随着时间流逝,人口在和平年间急剧增长,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等到人均耕地突破了让大多数百姓...

    33 KB
  • 首义公园的历史也需要防伪打假

    首义公园的历史也需要防伪打假——评化名wgy531在百度百科中对首义公园历史的歪曲皇衣评论员赵连吉辛亥革命网辛亥讲述中有卢俊先生一文:“是谁开辟了蛇山上的首义公园”,点击者不少。其文时间、地点、事件叙述清楚实在,脉络分明,态度客观,既写卢立群,也不隐讳夏道南,说清楚了首义公园的来龙去脉。著名历史学家和城市史专家皮明庥讲:首义公园分两个阶段,30年代建设蛇山上大首义公园的是卢立群,不是夏道南,夏是20年代...

    32 KB
  •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薛庆超《光明日报》(2014年06月04日14版)吴起镇会师新华社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包括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唯一革命根据地,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中共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提供了条件,为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刘志丹、谢子长、...

    115.5 KB
  • 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

    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亲校版)2013-09-2416:29:《开放时代》作者:刘小枫核心提示:从中国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百年历史实在短暂。然而,世界历史的“自由”精神使得百年共和史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的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然而,五百年后的中国人回头来写这段历史时会如何想呢?那时的中国还会存在精神分裂吗?我不知道我仅仅知道,如果不从柏拉图的《王制》开始彻查西方启蒙理念的是非对错,就没可能...

    43 KB
  • 认清历史发展潮流 顺应时代进步要求

    认清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目的】通过深入分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其特有的优越性,使我们每名官兵深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从而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自觉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

    39.5 KB
  • 人与创造他们的神的历史

    第一篇天狼星来客,众神创造亚当–TheADAM1.0浩瀚银河,星海茫茫,其中有一颗天狼星(Sirius,或称大犬座α星),是天上最亮的恒星。她距离我们地球只有8.6光年。天狼星的行星中有一颗在古苏美尔语里被称为Nibiru的,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由于苏美尔文明是已知地球上最古老,又非常独特的文明,本文中的人名地名和神名等,一律以苏美尔语为基准,同时也会提及在其它古文明中的相关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圣经故事,都是从...

    51 KB
  • 人民历史选修3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图表材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注意图中三个国家数据的共同特点:都比一战前有所减少。这说明一战使西欧普遍衰落了,工业生产都明显下降故A项符合题意。(2012海口期中检测)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

    119.5 KB
  • 人民历史必修三专题五学案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方针1.背景:⑴新中国成立,激发了的创作热情。⑵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学术问题上;(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意义:它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和。5.成果:⑴文学:《》、《》、《》。(文学,举三例)⑵电影戏剧:《》、《》、《》。(电影,举三...

    61 KB
  • 人民高一历史2.3 《伟大的抗日战争》导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认识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及危害;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过程与方法目标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华民族...

    54.5 KB
  •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填空检测2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结合,以为纽带,尚未实现1.分封制:目的是;内容①周天子把和分封于各地,成为。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和。2.宗法制:①按照的关系维系分封制。②最突出的特点是制。③形成“――――--”这样的宗法等级。(大宗小宗的关系)3.两者关系:是维系的血缘纽带,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第2课走...

    79.5 KB
  • 历史记忆亘古流传 探访河西走廊文物保护

    探访河西走廊文物保护——让历史记忆亘古流传本报记者林治波张健《人民日报》(2013年08月08日24版)宋嵩制图摊开中国地图,甘肃省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西安,手掌直抵新疆。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

    123 KB
  • 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

    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付荣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请求权方法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流行最广的民事案例分析方法。概括地说,请求权方法是抽象概念+体系化思维+逻辑推理的民法思维方式。其基本步骤是:(1)根据案件事实进行请求权类型划分,以确定讨论的标题;(2)寻找请求权基础,即在现有法律规范中寻找依据;(3)演绎推理,以使案件事实归属于某法律规范,并得出裁判结论。我国民法在继受大陆法系传统的同时,也将请求权方法作为...

    39.5 KB
  •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

    七年级历史学科12号问题导学展示课型导学案审核人审批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课题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识记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认识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2、掌握明清两朝实行文字狱的原因、特点和后果。重点难点重点: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难点: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机构及职责;文字狱。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

    39.5 KB
  • 平遥漆器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大漆使用方法

    平遥漆器这些年来在全国来说名声很大,人们都知道平遥推光漆器,但平遥漆器现在大漆运用的很少。平遥漆器就是应该以大漆为主,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漆用的非常少,有好多搞漆器的根本没有用过大漆,所以我们主要在大漆这方面进行探讨。一、平遥漆器的历史关于平遥漆器的历史,还得从整个中国漆器发展历史来讲。中国漆器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碗来说起,已经有七千年了,当时漆器具有审美的价值,但实用的价值排列第二,第一...

    34.5 KB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启迪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启迪:《求是》点击数:68发布日期:2011-04-2612:07:3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正在全党全社会蓬勃展开。鉴往而知来,回顾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获得历史启迪,更好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传入中国后,要使其为广大的中国...

    42.03 KB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1998年12期【原文出处】《哲学研究》(京)1998年09期第3~11页【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已经讲了很长很长时间。可是,人们很少去认真追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这个“历史”究竟意指什么;人们误以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仅仅就是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之意,就这样,这个似乎无需证明的“常识”就无思性地以...

    37 KB
  • 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适应性

    德里达说我们的时代比任何其它时代都更需要这样的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他列举了我们时代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

    51.5 KB
  • 骆宾王历史真相(中四)

    骆宾王历史真相按鉴考骆兆俊(中四)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唐高宗李治的军事大臣骆宾王从江苏南部,历经千里,于冬天到达,咸阳长安,关山里家乡。该事实于骆宾王9篇古文的记载。而新旧唐书为之辑集作注:关联705年宾王隐居江苏,西下回家这段历史沒有的。宾王回家历史真相,记于古文中,例如「望乡夕泛」归怀剩不安,促榜犯风澜。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简释:作者从江苏...

    41 KB
  • 骆宾王历史真相(中六)

    骆宾王历史真相按鉴考骆兆俊(中六)十二、宾王归诚结绶三入,705年骆宾王于江苏西下,千里迢迢,回故乡关山古城。次年,赴京都(洛阳城),应试《对策文三道》。《对策文三道》与《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是上下联篇。古文《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作者:骆宾王。宾王启:昨引注目,垂索鄙文,拜手惊魂,承恩累息。楚翚丹质,在荆南以怀惭;辽豕白头,望河东而载恧。宾王散樗易朽,蟠本难容。虽少好读书,无谢高凤;而老不晓事,有类...

    43 KB
  • 骆宾王历史真相(中二)

    骆宾王历史真相按鉴考骆兆俊(中二)还原唐朝骆宾王历史真相,主要依据还是其古文。其古文才是唯一历史依据。其古文后人为之辑集作注关联其故乡地址,与宾王记载故乡地址完全不符。670年骆宾王18岁在长安入朝,673年《自叙状》关于家乡住址记载:某本江东布衣也,易彼上农,叨兹下秩。可考骆宾王家乡住址离陝西长安城不远。680年骆宾王古文《荡子从军赋》从18岁(670年)入朝十年,28岁降职从军,思念家乡关山古城:诗中记载《...

    36.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