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云南茶马古道沿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云南剑川县沙溪寺登街为例论文关键词: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物质财富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它对于今人研究历史、缅怀过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保护就成为现今社会一项重要而又追切的任务。保护不仅指不破坏,还要去修缮、维护、整治,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人们在正确树立历史发...
后社会主义的历史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观的变迁1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历史与观念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八十年代“文学是人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些论题的特定历史内涵;一方面欲通过指明这些在八十年代特定情境中形成的特质论述,若何制约、影响着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观念、思潮的嬗替与开展,以对当下文学困境问题提出和强调时势、强调理论观念自身的不成熟这些通常议论角度不同的讨论来,就是:时势...
河北地区汉代城市的历史考察[提要]作为汉代三级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以邯郸、涿、蓟等名都大邑为联结点的河北地区城市网络呈现出自身的诸多特点。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影响至今,新旧城邑的地域差异极为明显,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的侯邑城市的数量变动也非常引人注目。城、郭的合而为一,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细化,完善的交通与排水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均反映了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水平与趋势。[关键词]汉代河北城市区域...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内容提要】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
古代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遗产和历史传统1949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是四千多年有明晰纪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继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以后的第五个“大统一”时期。当代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后完成的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是当代中国“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4周段考试题九年级历史命题:柳丽娟审核:莫静瑜成绩:(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迅速发...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引子:问题的提出明代的困境-陆地与海洋间徘徊在明代,郑和率领的舰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1442年,郑和死于印度的卡里卡特(一说死于海上),尽管郑和生前对明代的皇帝们建议保留这只舰队,但是,正如郑和是一个太监一样,中国官方在海上努力经营的记录下面也没有了。1487年,经过200多年的艰难努力,一直在海洋上辛苦探索通往印度新航线的葡萄牙人,终于到达了...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自梁启超倡导“新史学”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逐渐加强,其中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而这方面引起的主要变动,便是民史概念的提出以及努力使民众成为历史表现的中心和主体。经过民国学人的探索,史学的“眼光向下”和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心下移合流,民史的重建渐具雏形。但要避免中国历史研究的初民化,充分发挥社会学人类学影...
从历史虚无主义到历史唯心主义——评韩德强同志《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一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于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革命的动力等等问题,近些年来有着活跃的讨论和议论。发生这种情况的现实背景是,历史似乎没有按照唯物史观所指示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迄今看不出衰亡的迹象;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迄今看不出复兴的迹象。于是,不仅马克思主...
从历史和比较的观点看中国改革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院杜赞奇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至今,最迫切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创建出一套新的制度,既能保持地方的活力,规范其越轨行为,但又不会让社会和本地社区付出代价;如何制定出一套法治机制,既能维系地方的社区伦理,又实际可行;如何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达致彼此真正的沟通。我要强调的是,提高透明度与问责性,是中国各级政府当下首要的任务,只有...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史学与史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如何,内在协调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是一种什么力量能够将现代人文活动的两个领域统合到一种社会文化力量中,跨越真实与虚构、知识与想象?葛兰西的“有机的意识形态”与“有机的知识分子”理论,为阐释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与历史剧创作之间的复杂的历史关系,提供了富于启示的视野与方法。从历...
倡议创建中国包装历史博物馆教授纠,包7;;丧物他包嗽兰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丁早的文明占国,有一万年以上的农耕文化悠久历史,包装的历史则更为久长.因为,自人类进入采集,渔猎游措时代开始,包装就成为人们必需的社会活动之一动物是不懂得包装的.例如.至夸仍以游猎为生产方式的鄂伦春族,就采用桦树皮制作了精美的针线盒,红皮篓子,桦皮盒子(文物1976年第7期图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包装文化早于农...
中国近代兵制沿革的历史轨迹[摘要]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作为社会制度文化的兵制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被迫进行了近代化的沿革。在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八旗、绿营经制兵制被勇营兵制所取代,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仿照西法编练了新军。近代兵制的沿革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面...
不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史历史真相我们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
悲剧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悲剧——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悲剧审美内涵【内容提要】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文艺审美特质渗透了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正是小说家清醒的生命意识与正视人生的理性精神的体现。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历史小说的悲剧及其悲剧审美内涵作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与学理升华。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人类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悖论、灾难与苦痛的悲剧性进程。它的每一寸每一分的进步,都要人类生命与个体...
第二部分政法干警历史常识(一)中国古代史1.远古时代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小矮子、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中国史前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遗址等。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经历了夏、商、周。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包括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西周的典章制度对...
2022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阶段过渡时期全面创办社会主义时期有告成的经1953年我国开验,如1956年单元概览始实行“一中共八大和主要五”筹划,进1960年的八字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创办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宏伟决策内容行三大改造方...
2022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30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历史稳定学习资料时间:25分钟[固基题组]1.[2022吉林汪清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丰饶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头展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惦记农人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处境,党和政府()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
1954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论析摘要:1954年宪法的制定,是新中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产物。制宪者们还以开放性的视野,一定程度地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和旧中国资产阶级类型宪法实践的经验。但由于制宪所面临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其开放性价值表现出了较大的历史局限性。关键词:1954年宪法;制宪时机;立法程序;历史局限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雅尔塔体制内的美苏势力范围之争迅速发展为全...
一、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最高境界“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两层内涵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梦想,具有很强的个体梦想包容性。回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任人宰割,中华儿女之所以饱受屈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而这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