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参考答案:B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4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文明起源,受惠于大江大河哺育的是()①古埃及文明②古罗马文明③爱琴文明④古印度文明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地处亚非洲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
八年级历史试题(五)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A.华东军区海军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北海舰队2.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
北京采育镇凤河营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参考答案:B2.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引发这一呼吁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一二八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随后,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第六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
2020年北京爱迪学校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B.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孝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它适应...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五四风雷五四运动的时间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北伐战争的对象新课标第一网【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的探究,注重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归纳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北伐...
课时跟踪训练(十九)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而④是在20世纪80年代,应该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打破了美、苏核垄断。[答案]C2.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
课时跟踪训练(十七)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A.城市中心革命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析]城市中心革命论不是毛泽东提出的,它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理论,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故B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整理(现代中国部分)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序号考点课标要求考点解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1、召开新政协:(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目的:筹建新中国(2)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3)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都、国旗、代国歌(4)地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共同纲...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1.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农民战争B.统一战争C.兼并战争D.叛乱战争2.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具体是指()A.745-753年B.755-763年C.765-773年D.775-783年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国...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说过“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次战役中,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东晋...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一、选择题1.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发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十月革命影响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A.民主、共和B.自强、求富C.民主、科学D.民族、民权、民生3.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2.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3.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的意...
教学研究】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项训练!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选择题训练1.中国现代史开始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结束D.三大改造完成2.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相同作用是()A.巩固人民政权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C.推翻封建制度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文革十年动乱”是指()A.1956年-1966年B.1965年-1966年C、1966年-1976年D、1967年-1977年4.20世纪90年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重要知识点猜押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2、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3、主要任务: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4、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职能: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二)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1949...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练(一)(附答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说明(C)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李大钊希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