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李清照”的相关文档,共176条
  •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评析]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整首词作几...

    15 KB
  • 江城子与孤雁儿——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梅花奈何堪——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提及宋词,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就想起苏轼,一代大文豪,多面全才,历史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在文学方面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篱,替词坛开辟了广阔的园地。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举凡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18 KB
  • 岑参、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白居易五位诗人的诗词赏析鉴赏

    岑参诗歌鉴赏【作者简介】岑参(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幼年丧父,由兄长教养长大。天宝三载(744年),中第二名进士。官至嘉州刺史,长于七言歌行体,有《岑嘉州诗集》。曾两度从军,写下大量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的诗篇,成为唐代边塞诗人的最重要代表。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雄伟奇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七下附录第五首]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59.5 KB
  • 李清照的词英译为例看互文性与诗歌翻译

    摘要:英语教学论文翻译难,诗歌翻译更难。其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形式的特殊性给人以深远意象。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无疑为翻译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一种重要的认识维度。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关键词:翻译;诗歌;互文性;博士论文诗歌作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瑰宝,从古到今对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翻译家应该肩负起再现原作的形式与精神以及原作的意象的重任,使讲英语的...

    23.5 KB
  • 唐诗宋词选读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

    李清照诗词鉴赏专题【专题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更加清晰的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创作时期、艺术特点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2、通过李清照的学习了解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以及南宋前期词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李清照个人生平来分析词人的词的创作。2、通过对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等)来分析总结出词人词的艺术特点。【基本篇目】《声声慢》(选修p75)、...

    41 KB
  • 关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关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的情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她的词,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无边无涯,浓得化不开,拿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就是李清照词的深层文化背景,她的盖世才华也正体现在抒情艺...

    47 KB
  •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28.5 KB
  • 《消瘦的身影沉重的心灵》李清照诗词赏析

    “消瘦的身影沉重的心灵”——《醉花阴》《武陵春》比较赏析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词大意。(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二、教学课题:《武陵春》这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结合本文,教师推荐与...

    25.5 KB
  • ]苏轼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赏析

    三、语言特色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三、语言特色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也融入词中。“以诗为词”体现了苏轼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突破了词受音乐束缚的传统模式。所以说苏轼词的语言表现为...

    22 KB
  • 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词的代表作有哪些?–手机爱问

    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词的代表作有哪些?–手机爱问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她写过49首词,其中代表作:《凤凰台上忆吹萧》、《醉花阴》、《声声慢》、《念奴娇》、《永遇乐》等。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36 KB
  • 试析李清照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

    试析李清照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写作提纲李清照熟悉词的创作规律,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写出了许多艺术性很高的词章。一般说来,它有如下特色:一、抒写愁苦,情感真挚国破家亡的打击让她心力交瘁,使李清照的词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苦,情感深刻而真挚。二、选材广泛,境界深远。南渡后,苦难的现实使她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作品选材范围扩大,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有痛悼黑暗现实,还有同情百姓和美好理想等题材,...

    30.5 KB
  • 画堂无限深幽——试析李清照“词中有画”

    画堂无限深幽——试析李清照“词中有画”引论颖悟的天资、嗜书如怡的性情、渊源的家学造就了一代才女——李清照。她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男子一统文坛的局面,她一路扶摇直上,被视为女性作家的代表,成为“唯一侧身于男性作家之列亦无愧色的女性作家”。[1](P896)而这仅仅是她表现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作为一代才女,李清照不仅能词,她还精通音律,擅长作诗、写文,且能书画,她的“琵琶行图”,直到明代仍...

    49 KB
  • 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

    (一)作者简介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为人正直,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很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使,采取了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但是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说法。宋释文莹《湘山野录》中记载:“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

    20 KB
  • 走进李清照研究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作者姓名王玉芝任职单位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单元标题走进李清照的美丽情怀研究性学习名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小组成员50人所需时间课内2课时+课外4课时【学习目标】(或概述)阅读李清照的《漱玉词》,重点结合《唐诗宋词》研读《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夏日绝句》等名作,将诗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并尝试体...

    39 KB
  •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摘要李清照是宋朝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也是中国词作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其文学词作品在当时社会反响很大,在中国的词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词对宋词以及文学的发展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将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几方面来客观的评价词作品,分析李清照从婉约派诗词出发,又在其基础上融入豪放的风格,自成易安体的过程来认识词作巨人李清照的词史地位。关键字:李清照,词...

    41.5 KB
  •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

    23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