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集体化和1959-1961的农业危机摘要集体化运动最初虽然获得成功,紧随其后的却是1959-61年农业危机导致的3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我试图运用博弈论来理解灾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对农业活动监督的困难,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决于自我实施的合约,在这样的合约中,每个人承诺约束自己的行为。而自我实施(self-enforcing)的合约,只能在重复博弈中保持平衡。1958年秋,农业集体化运动由自愿变为强制,也即,集体化从重复博弈变成一次...
林毅夫:从紧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2008-2-14产能过剩消除是通胀的原因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引人关注的决定之一是货币政策要从过去10年来一直奉行的稳健政策改为从紧政策。今天,我谈一谈为什么要做这种转变,并侧重谈在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时的政策工具选择问题。自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每年都保持在10%之上,同时,在2003-2006年间实现了低通胀的喜人成绩。但是,物价指数从今年上半年以来逐渐走高。为什么前几...
经济学家林毅夫:应把双轨制一律消除掉□记者方烨实习生任凯白山报道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近期,有消息曝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立项的重点研究课题。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现象,双轨制曾经普遍存在于经济的各个领域,例如价格、养老、户籍、...
No.C19990061999-5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林毅夫蔡昉李周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起,直到1978年改革开始为止,我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典型的赶超战略。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共同的热切愿望。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
0811563经济学系李正林毅夫经济发展理论适用性分析林毅夫的经济理论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本出发点和核心进行分析,得出比较发展优势是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他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其比较优势而不是通过发展竞争优势来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目标。其具体观点可以做一下阐述:“一个经济的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
林毅夫教授对话探讨经济学研究方法2005-5-20搜狐财经5月20日阅读1101次近期,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林毅夫教授的两本新作,一个是谈《论经济学方法》,一个是谈《论经济学发展战略》。这两本书是林毅夫教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话聊天的记录,探讨经济学研究方法,希望更好地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5月19日,林毅夫教授和夏业良博士、巴曙松博士在搜狐网进行了一次对话,可以说是这两本书的一个延续,夏业良博士、巴曙松博士都是中国...
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林毅夫摘要: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以评估非集体化的贡献,价格调整,以及中国在改革期间农业增长的其他改革。在1978-1984年,在全体生产率要素中对产出增长的一半左右是由非集体贡献的。在国家采购价格的调整,也对产出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投入使用的反映。其他市场的影响有关的对生产力和产出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小的在1984年以后农业增长放缓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在70...
林毅夫:中国制造的非洲之“道”华坚集团在非洲建中国城;哈衫鞋业在尼口利亚建鞋厂;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I才I在塞拉利昂进行橡胶加工。中国企业这些投资非洲的事,让林毅夫感到欣幸。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实践,正在预示着“新雁阵模式”在中非之间构建,亦演绎着中非价值链重组的“领头龙现象”(LeadingDragonPhenomenon)□这是林毅夫在世行四年间的重要思考。世行工作期间,正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步阶段,林毅...
林毅夫谈下半年中国经济今年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要全面脱贫的一年,要达到这个目标,今年的增长率应该是达到5.6%,这是最起码的。5.6%的增长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出现了一个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疫情暴发以后,对经济当然是有所冲击的,因为2月份停工停产,3月份开始复工复产。但是我们知道,新冠疫情不仅冲击到中国,也冲击到了发达国家,现在变成全世界210多...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的产业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获取利润,随后就能再投资,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挥比较优势,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了,政府能动员的资源多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就好了。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比较好,在社会问题上也解决得比较好,就业、社会救济、农村医疗卫生、...
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林毅夫2022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演讲。以下是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已然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大多仍集中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而我作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则更多地关注世界银行服务的对象——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第一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数据:1820年,中国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1840-1979年,中国GDP仅占全球的5%左右1979年,中国人均收入210美元,是当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4428美元,约为美国的9%1978-202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9.9%,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16.3%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该经济发展战略由王健教授提出,主张通过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有强烈的愿望实现快速发展并赶上发达国家,这个愿望是很崇高的。然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没能认识到,发达国家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现象本身是内生于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些国家往往在要素禀赋结构很低的情况下,追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
林毅夫:一个有梦想之后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人_努力实现梦想的例子2022年春节放假的前一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宣布,任命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任负责开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由此林毅夫成为世行历史上担当首席经济学家的首位非欧美学者。林毅夫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传奇性人物,在献身经济学之前,他曾是台湾的一名上尉军官。20世纪70年头末,林毅夫设法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祖国大陆,在北京大学攻...
林毅夫: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背景介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以聚焦国家发展为宗旨,以“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为主题,围绕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重点议题,于2016年12月18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首届国家发展论坛。本次会议将分多期简报报道。图片:网络中国经济增长连续7年下滑,底部在哪里?会不会突破“十三五”规划所讲的6.5%?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从2010年后,经济增长速度逐...
林毅夫:通胀抬头不影响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判断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顾钱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1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近些年来的新高,但他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乐观。“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对此我充满信心,”林毅夫在评论中共十九大报告时说。今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抬头,一些海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