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叠嶂远,迤逦嶝道悬。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靃靡,临阶竹便...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中国佛教史上,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唯有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师,究竟指明,心向修行。一日宫中夜卧不睡,起往乘凉阁乘凉。须臾之间听得殿下蟋蟀之声。武帝举眼一观,只见一条蟒蛇,直至殿下。帝见失色,叹而言曰:朕宫严洁,何更有此蛇怪?只见其蛇,口作...
梁武帝褒钟贬王论小议林圭梁武帝褒钟贬王之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以下简称为《十二意》)中。本文拟从梁武帝此文的写作时间,当时的现实条件,梁武帝的写作动机,此文的客观性,内容分析,当时人的反应以及它所产生的效果等等方面作一粗浅的探索,不妥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十二意》的写作时间,当前还没有材料能供我们确定其准确时间,一般研究者都是根据袁昂的《古今书评》来作判断,因为袁昂的《古今书...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中国佛教史上,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唯有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师,究竟指明,心向修行。一日宫中夜卧不睡,起往乘凉阁乘凉。须臾之间听得殿下蟋蟀之声。武帝举眼一观,只见一条蟒蛇,直至殿下。帝见失色,叹而言曰:朕宫严洁,何更有此蛇怪?只见其蛇,口作...
“和尚皇帝”梁武帝为何饿死于僧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叠嶂远,迤逦嶝道悬。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靃靡,临阶竹便...
缘起余年少即皈依佛门,深信因果。每当阅读《佛说三世因果经》,如撼雷震耳,令人猛醒。渴望有幸能看到更多有关阐扬因果报应诸书用以弘法。以此因缘于去年冬,适有居士从韶关带来一部《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赠我,如获至宝。愿发心翻印,广结法缘,以申吾愿!该书系由孙果森居士整理出版的,原著未曾见过,如此翻印,难免有以讹传讹之虞。仔细一看确有出入,但愿不虚发,故冒昧将原书名改为《因果问答录》,采取问答式,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