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感400字全书29万余字,内容为梁漱溟先生与外国学者的对话,采访录音整理而成,梁漱溟先生虽然年世已高,但仍然精神奕奕、思维敏捷睿智,梁漱溟先生一生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多与决定中国命运的政治高层来往,比如与毛泽东多次谈话,认识、相识的中国先进人物也很多,李大钊陈独秀、康有为、梁启超、胡适、冯友兰等等,《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感。梁漱溟先生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第一章绪论一、此所云中国文化1、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法庭警察军队等,都是文化2、狭义的文化:文字、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3、文化的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4、中国文化:是说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别于外来的文化而言;这亦就是特指吾中国人素昔生活所依靠之一切(特就其社会人生来讨论)二、中国文化个性殊强1、中国文化独自创...
梁漱溟宇宙生命力思想的源头及体知-吉首大学学报一一第34卷一第3期一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4一No.3一一一一2022年5月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y2022一一DOI:10.3969/j.issn.10174074.2022.03.002梁漱溟宇宙生命力思想的源头及体知?张昭炜(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101871)摘一要:梁漱溟通过与杜心五交往,能直接感知武学功夫纯熟二高深境界;通过长期习练太极拳二内家功夫,能体知内家拳二道...
直觉与理性——梁漱溟对儒家理性概念的新诠直觉与理性———梁漱溟对儒家理性概念的新诠李景林内容提要梁漱溟提出“直觉”和“理性”两概念,对传统儒学的良知本心思想作了现代诠释,把儒家所言心、知(或智),理解为一种“情意之知”,或以“情意”活动为主体的体证和自觉作用。梁漱溟后期讲“理性”,特别强调儒学的心、知论与西方哲学基于知、情对峙立场的理性和本能概念之区别。梁氏的新诠,既赋予了儒家良知本心概念以新的、现,同...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农村金融理论与实务培训邀请函一、培训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推进,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将其分支机构撤离农村,仅有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难、利息高,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相适应,广大农村居民求贷无门,无法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资金不足、金融产品奇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所有农村发展工作...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中国的乡村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之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十几个县进行了长达7年之久的乡村建设实验,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尽管其乡村建设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并最终导致失败,但是它仍然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
对梁焕奎梁漱溟家族始祖也先帖木儿的考证梁建雄《梁氏世谱》记载:梁焕奎梁漱溟家族这支梁氏的一世始祖,名叫梁虓(xiāo),他的蒙古名叫也先帖木儿(或译为额森特穆尔,也先帖木兒、也先帖木而、也先铁木而、也先铁木儿),妻姓失传,生有梁志、梁忠两个儿子。长子梁志无子,次子梁忠妻姓失传,生一子梁暹(xiān),梁暹妻藍氏,生一子梁玉。梁虓和他的子孙(二世祖梁志、梁忠,三世祖梁暹,四世祖梁玉)在元朝(1271——136...
梁漱溟和他的乡村建设运动■往事回眸2006-08-1810:39:33□本报记者武宗义本报通讯员夏应禄早春三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一个亮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而早在1931年,为了探索救国道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曾来到我省邹平,进行了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实验),从此与邹平结下了不解之缘。安营邹平城设茶会乡绅1930年9月,中原大战后,蒋介石为拉拢和奖赏对晋...
梁焕奎和梁漱溟的兄弟情梁健雄梁钢在我们家保存有一封父亲梁君大的信,其中写了梁漱溟对我父亲讲的一段话,谈到他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会晤毛主席时,主席曾好奇地问他:“据闻你是广西人,怎么又和湖南湘潭梁姓是一家呢?”原来1918-1919年间,梁焕奎举家避兵祸到北京,住在缨子胡同梁漱溟家。这期间杨昌济(怀中)先生与梁焕奎、梁漱溟俩曾多次互访。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寄住在鼓楼豆腐池胡同未来岳父杨昌济先...
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随大流---------------------------------作者:汪东林为在香港凤凰电视台“口述历史”栏目中谈梁漱溟,我找到了这篇梁漱溟1965年7月10日在全国政协直属组的发言。当时,我是记录人员,是亲身经历者之一。岁月无情,当时的全国政协直属组几十名学习成员现在都已谢世,连我这位当年才二十多岁的小组秘书,也已年近古稀。我禁不住全文推出,并分段进行讲述这篇发言的政治、历史背景。7月10日梁漱溟发言原...
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摘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行新农村教育,提到新农村教育,不能不论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其中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教育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对二人的乡村教育思想加以比较,可以得出对今天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重要启示。关键词: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新农村教育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相同点相同的乡村教育思想出发点...
浅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当代启示(题目15字以内)摘要: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部分知识分子发起的,旨在从乡村入手寻找突破口以挽救时局的一场自救运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梁漱溟先生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梁先生试图通过重建乡村组织,改变乡村文化及风俗习惯,走中西结合的道路来改变中国的基础——乡村的现状,以此改变国家,改造社会以拯救民族,虽然梁先生的事业最终因种种客观原因...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读书笔记吾辈进来耗时月余,算是对梁漱溟先生这一著作有了粗略的了解。该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思想急剧碰撞的年代的背景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文化精神及其产生的要素和发展的历程。其文笔通达、思路清晰、旁征博引,充分彰显了梁先生的才华横溢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对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细致分析更让我们叹服先生真无愧于“中国最后的大儒”之名。接下来,容我以原文的思路总结我...
对梁焕奎梁漱溟家族始祖也先帖木儿的考证梁建雄《梁氏世谱》记载:梁焕奎梁漱溟家族这支梁氏的一世始祖,名叫梁虓(xiāo),他的蒙古名叫也先帖木儿(或译为额森特穆尔,也先帖木兒、也先帖木而、也先铁木而、也先铁木儿),妻姓失传,生有梁志、梁忠两个儿子。长子梁志无子,次子梁忠妻姓失传,生一子梁暹(xiān),梁暹妻藍氏,生一子梁玉。梁虓和他的子孙(二世祖梁志、梁忠,三世祖梁暹,四世祖梁玉)在元朝(1271——136...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9-211:21:55繁體版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的知识分子,其经历、成就颇不一般:做过北洋政府司法部秘书,当过记者,登过北京大学的讲坛,发起过乡村建设运。人们称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儒家。然而让他自己说,这些都不足挂齿,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不穿袈裟的和尚”。九十四岁高龄时,他仍坦承自己是一名佛教徒,因而被时人称作“藏身...
王开岭:梁漱溟:一个可敬的“个”在对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素描中,看到最多的词儿往往不外乎“自负、固执、清高,不群”之类,似乎他身上最惹眼的即那股儒家遗老的傲慢和孤僻劲儿。其中,最能显示他“不群”、也是史家最津津乐道的,恐怕即1953年公开顶撞毛泽东、放言“九天九地”的那件事了。从那副偏向虎山行的“驴脾气”中,人们算是见识了士大夫的迂腐和可爱,此事流传甚广,几成了梁先生的一尊“名片”虽然,这种对“螳螂挥...
专门史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关键词: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新农村建设乡农学校乡村建设摘要: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其文化思想意识密不可分。他信奉儒学,拥护中国文明,既认为西洋文明摧毁了中国的进步,又认为复兴中国需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加上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萧条,乡村破坏严重,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社会崩溃文化失调种种因素,再加上他对中国文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