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老子”的相关文档,共172条
  • 老子的故事-关于老子的故事,老子的故事与传说

    老子的故事-关于老子的故事,老子的故事与传说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宋国相邑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老子感悟天道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

    33.5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五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10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明白通达,谁能超越...

    10.5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四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注释】:[1]释德清注:致诘,犹言思议。又马王堆甲乙本「致诘」作「致计」,均有深究之义。【翻译】: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

    10.5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七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翻译】: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10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九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

    10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八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

    10 KB
  •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七章】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10 KB
  •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

    15.6 KB
  •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部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5 KB
  • 老子--道德经--本人

    老子“道德经”【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

    29 KB
  •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

    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在古代,,是指,所以明大道之人,,即佛教所謂明心見性之人並非倫常所謂,,守規矩,做事完美而不犯過之人先釐清觀念孔子,,並沒有悟道,,儒家,,在戰國時期,,沒人信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以來,,智慧大成之局面當前絕多數留傳下來的智慧結晶,,都出自戰國...

    34.5 KB
  • 老子《道德经》与养生之道

    福州养生家张祖仁论老子《道德经》与养生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张祖仁说道是可以修炼的,但并非一般通常所用的修炼方法;道是必须修炼的,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理念的传承与说教上。(“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老子)各种修炼方法、身上的穴位、世间的万物都是可以命名...

    17.5 KB
  • 老子《道德经》呈现给全人类的大智慧

    老子《道德经》呈现给全人类的大智慧先圣老子,以其至高无上的视点,著书《道德经》五千言,光耀中华,其内含博大广纳,囊括天地人间;象一座宝库,闪闪发光。历代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接引致理、阐说精华,各家注本层出不穷,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文化现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道德经》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精髓,千古绝唱。本文,就以这两...

    101.5 KB
  •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现代价值刍议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是客观、中观、微观相契合,天道、人道、治道相统一,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混成”、“寂寥”、“独立”、“不改”、“柔弱”为特征,主张自然无为,引导并顺应万物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化”、“自宾”、“自均安”、“自富”、“自正”、“自朴”,自发地达到生存和发展最佳状态的大智慧。崇尚自然主义的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最能代表“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开”的古老传统。这种传统虽然同儒...

    14.55 KB
  • 老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前言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

    319 KB
  • 解读道德经-老子的智慧

    第一章做事智慧曲则全者原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②。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不自以为有见识,才能见识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才能大功告成。不自高自大,才能得以长进。正因为与世无争,所以天下没有能与之竞争的。古人说“委屈反能保全”,怎么能是空话呢!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注释①“不自...

    83.5 KB
  • 老子一起修炼我们的心态

    老子一起修炼我们的心态常常听到人们感慨: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度、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远;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寂寞却越来越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少人在苦苦思索。我觉得恐怕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才有什么样的心情。人生呼唤...

    14 KB
  • 道与人——老子《道德经》思想精华讲座

    道与人——老子《道德经》思想精华讲座彭蕾:经过今天一天密集的信息碰撞,今天晚上请到重庆缙云山国学院院长孙凤仁教授给我们做老子《道德经》的分享,大家可以把今晚的课看成很轻松的分享过程。孙院长很少出来讲课,原来他也是做企业的,这些年一直在山上清修,这次也算是破例,我个人非常感谢孙院长,希望借助大家的热烈掌声欢迎他。孙凤仁: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道德经》的精华,首先感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为我提供这样一...

    53.5 KB
  • 王官之道老子道德经新解2

    可不要小看八卦图,更不能把八卦图看着迷信的东西,试问,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想给别人写信说明自己的想法,靠什么?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想把自己的思想传给后人靠什么?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无疑,画图画是最好的办法,这是多么重要的发明啊。更了不起的是,他不是要讲一般的想法和语言,而是要讲宇宙之间,即天地之间、天人之间、白昼之间的大道理。《易经》“系辞传”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

    44.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