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老子”的相关文档,共172条
  • 老子道德经心声问答2

    老子道德经心声》问师父题序言、前言、导读(1—18页)第1章1、《老子道德经》的内容是在叙述什么?(p2)师父:道德经的内文含义很深奥,是在叙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即是佛陀所讲的涅槃智,诠述什么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的世界?什么是法界?什么是空?因此道德经是人世间难能可贵的珍贵宝藏,高级智慧。2、老子阐述佛法的精髓核心是什么?师父:老子阐述佛法的精髓核心,所介绍的就是道,要人们体道、悟道、而行道,事...

    150.5 KB
  • 终极揭秘《道德经》的凌厉的老子兵法

    终极揭秘《道德经》的凌厉的老子兵法(图)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3年4月老子兵法历来被解读为尚柔的兵法。这是一个误解!试问,如果老子兵法尚柔,又如何解决君王必然会面临的用兵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用兵问题,老子的学说就不会被尊为“君人南面之术”!事实上,老子的兵法包含着两种兵法,其中尚柔的兵法是男人对女人的柔慈兵法,而君王之间的兵法是凌厉的兵法!要懂得老子兵法,首先就是要区分出《道德经》里的这两种兵法。...

    1.77 MB
  • 我译老子《道德经》

    我译老子《道德经》作者:吴官保发表时间:2005-1-1715:25:59提要:道是自然规律抽象的反映。德是先天的资质,与智慧不同之处就在于,智慧是运用的过程反映,而老子的德是先天的反映,这个德就是天德,是神化的德,属于天地的理性。人的智慧只有同神化的德相呼应,才体现出智慧来。概言之,道德二字的意思是规律与调节的结合,德是本质,智是表象。其实,天不存在理性问题,因为天地的运动是恒定不变的,不具备调节功能。它的所...

    215.5 KB
  • 天堂茶话孔子与老子天堂对谈录

    天堂茶话:孔子与老子天堂对谈录——天道自由主义系列谈刘军宁(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对话者: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公认的中国第一思想家,故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公认的中国第二思想家,故其雅号为“孔老二”。一日,天堂春日午后,湖边茶馆,老子孔子相约前来茶叙,同时享受和暖的阳光。目录天堂茶话之01“规律”之谬........

    355.5 KB
  • 南怀瑾--老子他说(精心排)

    老子他说南怀瑾先生著目录由老子到孙子..........................................................................................................................5内用黄老外示儒术.................................................................................................................5黄老的内涵.....................................................................................................

    468.5 KB
  • 老子太极图文化内涵

    老子太极图文化内涵老子太极图系道家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而作,其基本图式为两个耳形连笔拚成一个反S形(或S形)阴阳两仪圆图,其变形图式或将两个耳形同时画作凤鸟样,或在两个耳形耳垂部位画凤鸟纹对称,或用两个鸟纹作耳形对称,或四个鸟纹作耳形对称并置于圆形或椭圆形之中。据现知考古材料,老子太极图至少在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已存在,主要流行于汉代、楚文化圈及受楚文化影响的地...

    84.5 KB
  • 老子其人其书及影响

    老子其人其书及影响大纲一、老子其人1.模糊的老子2.清晰的老子二、老子其书1.模糊的《老子》2.清晰的《老子》三、《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1.在先秦时期的影响2.在秦汉时期的影响3.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4.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影响5.近代以来的老子研究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老子其人具有清晰和模糊的两重特性:老子的称谓、姓氏、名字、出身、仕宦、生卒年代都有不同考证和解释,这些是模糊的;老子“姓李氏,名...

    82.5 KB
  • 老子及其《道德经》复习资料

    单选老子生存的年代距今2500多年春秋时代的末期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被称为“出世”的。书中第6页,出世者为隐士老子通过道德经创立了什么学说。无为而治老子文化是什么文化道文化老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化生了阴阳末分的什么太极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什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二是什么?人文属性老子的辩证法决定...

    66 KB
  •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引言去年班级组织去五指山爬山,我在那里看多了许多不老松,这些不老松都是千年老树,有不少都是四五千年的老松。然后我就奇怪,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老松怎么能够存活至今?其实我们可以用老子的思想来分析,正因为它的无为而成就它的有为,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当地,这种不老松这种木材既不能当柴烧,又不能当盖房屋的栋梁,当地的人砍伐它实在是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任由它自生自灭,因为海南...

    29 KB
  • 华师国学典籍第三讲《老子

    第三讲《老子》与道家的处世哲学一、“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1、老子名老聃,据《史记》记载,他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其生卒年不详。一说春秋时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传统的说法,胡适等人坚持此说。参看沙少海《老子全译》前言,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相传孔子向他请教过问题。一说老子思想“晚出于孔、墨之后”。(见侯外庐等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259页,人民出版社1957。)又冯友兰、顾...

    19 KB
  • 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摘要:老子,姓李名耳,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思想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是老子的思想结晶。现在,老子的无为思想仍对当代人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有深入解读这古老而又不朽的思想的必要。关键词:老子清静无为影响一、老子的无为思想。“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在...

    15.96 KB
  • 孔子老子的消费观比较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作者:傅允生(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4-3-121:10:18发布)阅读808次【作者简介】傅允生(1951-),男,浙江绍兴人,教授。浙江财经学院财税分院,浙江杭州310012【内容提要】消费观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等级消费观与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无为消费观。对消费,孔子主张礼的等...

    29.5 KB
  •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

    老子道德经心声》空海(惟传)法师讲述-序言-于知文注:中国儒家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及中庸之道,周易之天人合一、天地人参、化天地而为;道家之虚静无违伪;西方哲学之理性与信仰;东方神秘主义之启示心灵;禅宗之顿悟;高峰体验;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体现,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基督教中之圣灵降临、荒漠甘泉、阳光顿照等;武侠小说中所提到的人剑合一;中国书画中的人书合一、人画合一都是如此;美学当中讲...

    554.5 KB
  • 从断句看《道德经》和老子

    从断句看《道德经》北京一零一中学张沐一从古至今,老子的哲思散发出的光辉一直吸引着人们对其进行赏析与探究。漫漫两千年后的今天,学术界仍有多种声音,阐述着对《道德经》断句方式的不同看法。不知为何,我对其中的一句话产生了特别的兴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古本的句式)有些学者同意将其理解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有些大师坚持断做:“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虽说每个人都会有...

    18.5 KB
  • 大道至简——《老子》读后感

    大道至简——《老子》读后感我看的书很多很杂,但往往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真正读的精的只有寥寥几部,其中一本就是《老子》。这本书很薄,不过短短5千字,比起现在动辄几十万字的长篇大论而言,实在是沧海一粟,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却是一般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我读了近二十年,看了无数遍,常读常新,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擦出新的思想火花。有人说公务员应该积极向上,有所作为,所以《老子》这种消极避世的书不...

    16 KB
  •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引言去年班级组织去五指山爬山,我在那里看多了许多不老松,这些不老松都是千年老树,有不少都是四五千年的老松。然后我就奇怪,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老松怎么能够存活至今?其实我们可以用老子的思想来分析,正因为它的无为而成就它的有为,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当地,这种不老松这种木材既不能当柴烧,又不能当盖房屋的栋梁,当地的人砍伐它实在是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任由它自生自灭,因为海南...

    22.5 KB
  •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行方法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行方法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讲证道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证道的方法只讲了一种:“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文]《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B][注解]证道的唯一方法就是:...

    87.5 KB
  • 领悟《老子》——真正的人生智慧

    领悟《老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老子》是先秦子书之一,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为后来的道教奉为理论圭臬。自古迄今,影响了一代代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臧守虎,从“道”字入手,在探讨其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上,确认其在《老子》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过对“道”、“善”“除”等字的诠释,融汇贯通《老子》全书宗旨,引领我们走向大道之门。推荐:《100字读懂<老子>》《100字读懂<老子>》从解...

    154 KB
  •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关於古典的诠释与现代运用的一个尝试‍刘笑敢(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钟宏志译(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作者按:自1997年到1999年,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次世界‍宗教与生态问题的专题讨论会,包括基督教与生态,伊斯兰教与生态,印度教‍与生态,儒学与生态等等。本文是作者参加「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会的论‍文,英文原文将发表於哈佛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出版的专书中。...

    45.5 KB
  • 老子其人与《道德经》的故事

    老子到底究竟是谁?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原因是起源于《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

    14.26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