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科学家”的相关文档,共153条
  • 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疗法成功逆转1型糖尿病进程

    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疗法成功逆转1型糖尿病进程资料图中国研究人员4日报告说,他们运用基因治疗技术,让1型糖尿病小鼠体内产生大量欧米茄-3脂肪酸,成功逆转疾病进程。这为治愈饱受1型糖尿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由广东工业大学赵子建及李芳红两名教授领军完成的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上。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并摧毁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从而导致胰...

    24.76 KB
  • 中国科学家成功利用尿液制造脑细胞

    中国科学家成功利用尿液制造脑细胞1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发明了一种全新制造脑细胞的方法,这种方法比之前抽取人体血液制造脑细胞的方式更为简单安全。最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新方法居然是通过收集人体自然排泄尿液中的肾脏内---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表皮细胞来制造新的脑细胞。从尿液中制造脑细胞当一个人排泄尿液的时候,人体皮肤细胞会习惯性地...

    20.5 KB
  • 中国科学家称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

    现生鸟类之所以能在天空自由飞翔,主要是因为拥有发达的胸骨及其附着的飞翔肌。但中国科学家8日报告说,对已知最早的有羽毛的恐龙近鸟龙和最早的鸟类之一会鸟的研究表明,最早的鸟类可能没有胸骨,飞行能力十分有限。近鸟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它长有羽毛,生存于距今约1.6亿年前,外表与已知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非常相似。会鸟化石也发现于中国东北,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的一种十分原始的...

    19.5 KB
  •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

    24 KB
  • 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终身受益的书,因为这本书精选了多位科学巨匠的故事,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很多科学家成长,奋斗,的故事,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因为有一次坐飞机出去旅行,我的心情很兴奋,到了机场,我看见了雄伟壮观的飞机,心里就产生了很大的疑惑,飞机是谁发明的呢?就在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到了制造飞机的是莱特兄弟,这便让我对莱特兄...

    13 KB
  • 比屠呦呦还牛的民间科学家

    比屠呦呦还牛的民间科学家——武宝信一、引子公元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时举国欢呼雀跃,屠呦呦名声鹊起犹如当年的秦越人(扁鹊)。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她成为首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

    18.24 KB
  • 我国科学家揭示年轻人易感染甲流病毒机理

    我国科学家揭示年轻人易感染甲流病毒机理[导读]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两个重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研究有新突破,揭示了为何年轻人对甲流病毒易感,而老年人则有更强的抵抗力等生物学原因。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两个重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研究有新突破,揭示了为何年轻人对甲流病毒易感,而老年人则...

    222 KB
  • 科学家找到睡觉和睡眠的“觉醒开关”

    科学家找到“觉醒开关”当哆啦A梦掏出一粒“不睡觉也不会累”的药丸,所有电视机前的人都很想伸手接住这粒丸子——因为人一生有1/3时间在睡觉,若能捡回来,咱能提高多少效率呀!可惜,这种东西只能是梦寐以求。看吧,还是得睡着才有戏。这也是科学家通过科研得到的铁证:人需要睡眠。它对人的记忆、情绪、学习能力等高级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让科学家更感兴趣:大脑里各个区域的特定神经元是如何控制人的睡眠还是觉醒,睡眠...

    9.72 KB
  •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13则故事一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

    41.5 KB
  • 科学家的故事很全古今中外

    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

    22.5 KB
  • 比屠呦呦还牛的民间科学家

    比屠呦呦还牛的民间科学家——武宝信一、引子公元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时举国欢呼雀跃,屠呦呦名声鹊起犹如当年的秦越人(扁鹊)。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她成为首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

    17.14 KB
  • 俄称中国航天赶超俄日抱怨大批科学家投中国

    俄称中国航天赶超俄日抱怨大批科学家投中国俄罗斯《焦点新闻外的俄罗斯》专刊英文网10月20日文章,原题:太空竞赛,中国会超过俄罗斯吗?据2011年的公开数据,中国出口了价值30亿美元的高科技(包括航空航天领域)产品。俄罗斯的相应数字是11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快速赶上俄罗斯,成为航空航天业的领头羊?根据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2012年有24颗地球观测卫星(分属13个不同国家和组织)发射入轨。自2007年以来...

    15.5 KB
  •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科学家阿基米德|教科

    2014年科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科学家阿基米德同步试题1.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上拼音。帆篷()一艘()刀剑()踹()开野蛮()2.读下面的词语,再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反射________奇怪________平静________专心________发觉________聚精会神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本文是一篇写()的叙事性文章,通过写阿基米德运用()的()原理,让()吃了败仗,继而罗马侵略者()地杀害了阿基米德。课文介绍了科学家...

    14.98 KB
  •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参与的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破解了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尽”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告成的类群之一的“密码”。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00万年前,即“恐龙大灭尽”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裸子和蕨类植物等在内的大约五分之三的物种发生灭尽,豆科却得以幸存。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

    11.59 KB
  •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历史资料.doc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历史资料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历史资料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

    11.88 KB
  • 科学家为何也信仰宗教

    科学家为何也信仰宗教?科学与宗教看似矛盾,其实反而在在有的科学家身上能够统一。科学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宗教解决的是精神问题。没有信仰是可怕的。科学家为什么会信仰宗教呢?其原因是复杂的,涉及认识论、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科学家的生活环境等等方面。从根本上说,科学家信仰宗教反映了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科学发展史上,信仰宗教的科学家大有人在,如哥白尼、伽利略、莱布尼兹、牛顿、达尔文、普朗...

    21.5 KB
  •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

    科学家破解豆科植物幸存“密码”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参与的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破解了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尽”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告成的类群之一的“密码”。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00万年前,即“恐龙大灭尽”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裸子和蕨类植物等在内的大约五分之三的物种发生灭尽,豆科却得以幸存。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

    11.59 KB
  •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13则故事一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

    41.5 KB
  • 中国科学家为何要从天上引雷

    中国科学家为何要“从天上引雷”最近中国社交媒体上一段“从天上引雷”的视频火了。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13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一道紫色闪电划破天空,随即笔直地指向地面,整个场景极为震撼(见图),有网友感叹称“天上展现了金箍棒!”科学家为什么要从天上引雷、试验的目的又在哪里呢?该视频显示,7月11日晚后半夜到12日中午,山东滨州展现前后两波强对流天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野外工作人员连...

    16.09 KB
  • 中国科学家为何离诺奖越来越远

    中国科学家为何离诺奖越来越远又到一年诺奖时。与文学奖在中国真真假假的热闹不同,科学类的奖项几乎是陷入了彻底的沉默。今年的医学奖再次花落邻国日本,这已经是日本的第19位诺奖获得者,其中大多是科学家。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科学界“零”的尴尬。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博士和最难的奥数,但中国的科学家们却似乎离诺奖越来越远。2012.10.10/Vol.1017拥有英国、美国国籍的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中...

    131.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