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考论”的相关文档,共7条
  • 国民革命概念演变考论

    “国民革命”概念演变考论——以1897-1927年为中心2011-06-2014:53:23李翔【英文标题】OntheEvolutionof“NationalRevolution”:Focusedon1897-1927【作者简介】李翔,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广州510515)【内容提要】历史学中的称谓,绝不单纯是语汇使用问题,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含义。1897-1927年,“国民革命”称谓演变的背后,浓缩着众多历史事件与社会思潮的集合:诸如传统的王朝鼎革的革命观念被近代西方民...

    42 KB
  • 南朝御史中丞考论

    南朝御史中丞考论[摘要]御史中丞作为南朝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其基本职掌是监督和纠弹百官,这一监察职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纠弹官吏侵犯皇权、纠弹官吏贪赃枉法、纠弹官吏失职、纠弹官吏违反礼制、风闻奏事的特权。参与制度建设、宿卫宫城、出任使职则是南朝御史中丞的辅助职掌。南朝御史中丞的选任基本遵循四个标准即出身于高门或一般士族、担任过监察或司法官职、奉法直绳的优秀品格、较高的文化素养。最后从南朝御史中丞...

    37.8 KB
  • 宋代杂税演进考论

    宋代杂税演进考论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杂税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杂税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依循合并程度的差异,杂税在宋代经历了多税种的杂变之赋、单一性杂钱及与新杂税并存三个阶段。这一演进过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杂税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努力,其目的是促使杂税税种简化、税率固定,并最终实现杂税的依法管理,反映出杂税本身自我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博弈的必然结果。宋代...

    31.78 KB
  • 孔子正名说的马克思主义诠释考论

    孔子正名说的马克思主义诠释考论[摘要]正名是孔子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时也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吕振羽、陈伯达和毛泽东等人就已经确立了研究孔子正名思想的范式,提出孔子思想在政治上是正封建秩序之名的保守主义,在哲学上是以名为第一性的唯心论。这一范式的影响非常大,从建国后一直到90年代都不乏因袭者。然而,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孔子正名所特有的儒家...

    33.66 KB
  • 明代宦滇作家群考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文学争辩】明代宦滇作家群考论孙秋克(昆明学院中文系,云南昆明650031)摘要:随着明王朝在云南各级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宦滇作家群。无论是作为执政者还是作为文学家,这个群体都为云南的进展作出了奉献,他们在滇云的创作与内地盛行的拟古风气异趣,表现了绝域仕宦的诸般情怀和审美感受,成为云南文学的一个组成局部。关键词:明代;宦滇作家群;行...

    602.37 KB
  • 俞樾与常州恽氏家族交游考论

    2012年第6期姓才论//,No.6,2012(总第236期)THENOR’mERNFORUMTotalNo.236俞樾与常州恽氏家族交游考论许菁频(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晚清大学问家俞樾与常州恽氏家族有过较为密切的文学交游,为其作序、写传、诗词唱和等,这一交游对恽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双方“硕儒”与“文学世家”的特殊身份,使得这份文学切捌交流具有不同一般的深刻意义:既体现出清代主流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支持...

    932.97 KB
  • 清华简耆夜考论

    清华简耆夜考论清华简《耆夜》考论刘光胜OnQiyeintheBambooSlipsofQinghuaUniversity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刘光胜,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讲师,上海200234“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

    17.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