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考点”的相关文档,共1246条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专题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点精讲一、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

    1.66 M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2.4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学案

    专题2.4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考点精讲一、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二、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叫做静止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且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1)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

    782 K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2.3力的合成与分解学案

    专题2.3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点精讲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

    1.17 M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2.1力重力学案

    专题2.1力重力考点精讲一.力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特性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独立存在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效果性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测量测...

    476.5 K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

    专题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考点精讲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at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

    440.5 KB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专题1.1运动的描述学案

    专题1.1运动的描述考点精讲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做质点,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

    579 KB
  • 高考历史(人民)一轮考点梯练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正处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的时期,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外扩张的本质。2.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224 KB
  • 香港EXPO亚博馆SAT考点攻略来袭

    香港EXPO亚博馆SAT考点攻略来袭中国大陆没有SAT考试地点,考生参加SAT考试需要到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其中,香港因其地理优势,成为很多考生考试的首选城市,下面就主要给考生介绍下2016年5月SAT香港最大的考试地点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AsiaWorld-Expo)的情况。1地理位置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坐落在大屿山,机场快线的终点站,距离机场非常非常近。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边上就是海,碧海蓝天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2交通概况亚博交...

    10.96 KB
  • 西医综合考研考点记忆口诀

    西医综合考研考点记忆口诀救死扶伤,帮助病人治愈他们或者延长寿命,同时也让病人家属减轻痛苦。医者这个职业是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被称为白衣天使。为此很多考生都对之情有独钟,纷纷踏上医学考研的路途。但是回头看看学过的医学知识,内容浩如烟海,考点各处都是。我们认为,书本,将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口诀,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一篇趣味的考研西医综合记忆方法,如同为同学们插上了一双一飞冲天的翅膀,可以快速提高复...

    16 KB
  •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考点[www..com]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考点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1、三大普查经济普查5年尾数3和8标准年度12月31日农业普查10年尾数6标准年度12月31日24时人口普查10年尾数0标准年度11月1日0点2、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3、统计表的法定标志:(1)出表号(2)制表单位(3)批准机关(4)批准或备案文号(5)有效期限4、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5、按照...

    32.5 KB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考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

    102.5 KB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经济规律是经...

    67.5 KB
  • 考点一有机物分类与官能团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必修2+选修5)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考点一有机物分类与官能团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二、教学重点:1.有机物的分类。2.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三、教学难点:1.有机物的分类。2.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四、教学过程:考点一有机物分类与官能团教材梳理:一、按碳的骨架分类1.2.烃二、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

    142 KB
  • 考点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考点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一、考点说明《考试大纲》对这个能力点的说明是“能够正确识记现代汉字字形”,能力层级为A。所谓现代汉字字形,是指现代汉语目前多通行的汉字规范书写形式。“能够正确识记现代汉字字形”主要表现在区别“形似字”“同音字(包括“近音字”)”“形似同音相兼字”“多音字”以及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等方面。这是汉语书面运用的最基本能力——汉字书写能力。本能力...

    46.5 KB
  •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单元考点梳理全套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gōng(供给)huǎng(晃眼)yān(燕园)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2.易读错的字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点缀(zhuì)旖旎(yǐ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考点二:词语听写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

    46.5 KB
  • 政治必背考点

    《毛中特》课程新大纲实际增加考点蒋中挺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特别提示:2014新大纲增加考点)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1.5 KB
  • 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

    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散文阅读(一)词句理解型(1)词语的含义:一般是语境中临时赋予的词语的语境意,即比喻义,拟人义或象征义重要词语一般指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或感情倾向的词语,表明文章主旨的词语,有深沉含义的词语,对文章结构有照应过渡作用的词语。分析词语的含义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的特定义;揣摩词语的指定义;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情景义(比喻,反语,借代);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2)句子的含义:一般...

    21 KB
  • 现代文阅读考点分解讲练

    现代文阅读考点分解讲练如果把文章比喻成大厦,那么词语就是砌成大厦的砖瓦。词语是文章的构件,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不能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众里寻他千百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知识提要词语的含义:1.词典含义词语的一般义项,是约定俗成的,字典词典可规范的含义,一般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

    170 KB
  •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高频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高频考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全面对华封锁遏制的局面有所松动,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初见成效,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证。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85.5 KB
  • 社会主义改造高频考点

    社会主义改造高频考点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lO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

    94.5 KB
确认删除?